轻工业振兴胜在“三分”“三重”
2009-07-02高小舟
轻工业是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群体,目前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在轻工业《振兴规划》大背景下,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长高小舟,为我们详解了轻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三分”(分行业、分层次、分步骤)和“三重”(重管理、重培训、重实效)的信息化推进思路。
轻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包括食品、造纸、家电等19大类45个行业,具有“满足内需型、出口外销型、就业支柱型、服务三农型”的显著特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从去年9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与蔓延,轻工产品的出口出现了大幅下滑,企业停产倒闭增多,产品积压,亏损面扩大,使轻工业的发展陷于困境。今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轻工业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振兴产业。在未来的3-5年中,这个规划都将成为推动轻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对于引导轻工业早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前和今后的行业调整与振兴必将产生十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我国轻工业目前还处在比较优势产业向竞争优势产业过渡的阶段,也是外向型产业向创新型产业转变的历史时期,正是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和转变将会进一步促进轻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轻工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为了早日达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就成为引领行业发展与振兴的重要引擎。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党的十七大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随后,在 2008年“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些都为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也深刻地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辩证关系,同时还充分考虑了我国当前的工业化程度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再走先进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而是要“融合发展,并轨前进”。根据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轻工业各所属行业企业也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按行业推进”的原则,积极筹划和开展信息化建设。
十五期间,我们根据当时轻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三分”(分行业、分层次、分步骤)和“三重”(重管理、重培训、重实效)的信息化推进思路。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轻工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整体呈现出较好和健康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将逐步成为主战场。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大型企业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由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轻工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企业实施信息化是一场变革,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是实施信息化的前提。一些企业在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和传统管理方式时,无法适应内部的自身变革,阻碍了信息化进程。
3) 由于政绩工程等原因,项目设计阶段的需求和目标模糊,导致信息系统建设不能与业务运作有效结合,使项目“好看不中用”。
4) 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复合型人才、资金匮乏、管理不规范等,仍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5) 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利润空间小,经营风险大,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投资的积极性。
以上问题并不仅限于轻工企业,也是全国企业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企业信息化推进的关键,也是实现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不足以阻碍社会的发展,只要我们把握好机遇,通过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加快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就有可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境并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