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和三重保障平台构建上海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2009-07-02朱成彪
朱成彪
在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中心底楼大厅的入口处,放置了一台供查询医保信息的触摸屏,触摸屏的下端还设置了一个U型的接触器。参保人员将自己的医保卡从U型接触器上轻轻划过,屏幕就会显示这个参保人的个人医保账户信息,其中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及个人账户余额等。
除了参保人自己可以在查询机上看到自己的参保信息外,参保人在医院的收费窗口刷卡输入医疗费用时,这些信息也能传到上海市医保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结算系统中。计算机结算系统再根据参保人的个人信息,计算出该从他的个人账户中扣多少钱,统筹付多少,个人需付多少,结果再传送回医院。整个过程不到1秒钟时间。
现在,这个已收集了上海市包括公务员、城镇职工、自由职业者、小城镇职工、学生、居民、外来从业人员在内
的1700万参保人数据、应用范围覆盖了13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50家医保服务点的庞大的信息化系统,成为上海市政府机构主持运行的直接面对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最大型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计算机系统之一。
四因素驱动医保信息化
该系统于1999年开始筹划。当时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深入,上海市医保中心决定开展医保信息化工作,否则改革很难深入。以下四因素驱动医保信息化进行。
首先,为了实现医疗保险的基础计算,必须建立完善的个人账户数据库。个人账户数据库要囊括上海市近千万参保人每年的注资信息和就医信息,所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靠手工记账根本无法实现。
其次,过去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主要靠手工来实现对定点医药机构费用的审核,审核工作量极大,通常无法按时完成。
再次,以往医疗保险事后报销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人的就医支付能力。
最后,人工审核医嘱药方随意性较大,定点医药机构的过度就医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药品、检验检查、大型设备诊疗、ICD10疾病诊断代码不统一,医疗服务市场很不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医保信息化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计算机结算系统是整个医保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招标,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成为该系统的开发商。
三步完成系统建设
考虑到社保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对医保业务的开展非常重视,要求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不仅能提供实时的结算服务,还要提供365×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这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系统一旦发生任何故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以免对业务带来影响。
所以,上海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必须灵活易扩展,一方面要快速适应医疗保险政策推进,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参保人在全地域范围内自由就医和办理业务,实现实时费用结算的要求。
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同等规模社会保障行业信息化系统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上海医疗保险信息中心与万达信息共同提出了刷卡实时交易结算模式,建成了全国特大城市中第一家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刷卡实时交易结算的信息系统,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重保障平台的思想,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系统分为三个阶段来建设。
第一阶段,从1999年到2001年初,项目组经过数月的设计、规划、开发和项目实施,实现了医疗保险实时结算系统的既定目标,各项业务在系统中成功流转,满足了基本业务需求。
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04年,项目组全方位提升、扩展了系统应用功能,扩充网络处理能力,与社会保障卡应用并轨,开通电话咨询、门户网站等,建立了灾难备份机制。
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2008年,项目组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三重保障平台的思路,并圆满地实现了项目目标,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可用性。
技术亮点可圈可点
上海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技术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该系统首次在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中成功采用了客户机/事务处理/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及中间件技术,提高了业务吞吐量,实现了高负荷情况下(每分钟交易量超过10000笔)的实时联机交易处理,保证了高峰时段对突发性大批量交易业务处理的实时响应时间99.9%控制在1秒之内。
其二,该系统创造性地采用了前置机和自主开发的交换软件,解决了异构平台的互连问题。上海市上千家医药机构和管理机构的业务系统差异极大,采用的前置机和自主开发的数据交换平台,为各异构平台系统的平滑连接建立了信息交换机制,为医院系统的连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操作方式。
其三,该系统采用了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高性能实时处理模式。通过对业务逻辑和相关参数的集中调整,系统适应了医疗保险政策及结算模式复杂多变的特点,可灵活方便地进行修改,保证了对医疗保险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变更及时性。
其四,该系统首次将对各客户端的实时监控技术应用在大规模系统中,对分布在上海市各地点上千个客户端点实行实时监控,并实现了对客户端软件故障的远程修复,保证了客户端运行的稳定性。
其五,通过主用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和容灾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形成了医疗保险系统的三重保障平台,确保在故障发生时实现快速的业务接管,保证了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
其六,针对软件类故障,该系统的应急处置系统提出了适合医疗保险业务快速结算的应急算法,快速实现从核心主用系统到应急处置系统的切换,接管核心业务。
其七,该系统采用了结构化容灾解决方案,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化的容灾系统,不仅可以进行传统的应用级容灾整体切换,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部分系统组合的局部切换,加快切换反应,减少切换时间。
其八,该系统采用了服务器动态分区技术与传统的集群技术相融合的方案,建立了动态集群平台,确保核心业务的处理性能和连续性。
其九,系统建立了真实回放测试平台,利用该平台逐条还原和模拟重做医院的交易数据,以录像回放的方式完全仿真生产系统的运行,验证应用系统在新、老生产环境下的运行状态、性能和准确性。
上海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自2001年1月1日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至今,已稳定运行了8年。目前,系统每分钟平均业务交易量达到8000笔,高峰时段达10000笔以上;日平均交易量为80万,高峰日达到120万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