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招喜欢的“小敌人”

2009-07-02徐丹华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9年8期
关键词:无原则班杜拉攻击行为

徐丹华

小事例:

鑫鑫上幼儿园中班,班上的小朋友都怕他,老师看到他也觉得头疼。因为在幼儿园,鑫鑫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有时,他会无目的地乱发脾气;有时,会和其他小朋友争夺玩具,还咬人、踢人、打人;有时,拒不听从指导,连年轻老师都“欺负”;当别人不理睬他时,居然会采取自残行为⋯⋯鑫鑫“树敌”太多,妈妈为此十分苦恼,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小孩子身上出现攻击行为,原因有很多,如:游戏纠纷,争夺物品,争占空间,报复还击等。像鑫鑫这样时常出现攻击行为,其中的原因就要深究一下了。

哪些因素造就了“小敌人”?

A.直接外因

●挑衅

鑫鑫是个调皮的孩子,犯错是家常便饭,被老师“教育”的次数多了,难免会受到同伴的轻视或者瞧不起。再捣蛋的孩子也有自尊,鑫鑫自然不例外,当他觉得别人小瞧他时,尤其对方还是一个和他岁数、个头相当的男孩子,心里就有了敌意倾向,下一步,就是找机会实施“报复”了。

●挫折

有段时期,鑫鑫感觉受到了冷落,因为大家都不和他玩,怕和他接触,于是情绪变得特别容易激动,总是喜欢惹是生非,以吸引同伴和老师的注意。他或许觉得对同伴进行攻击,是吸引别人注意的最好方法。

B.背景因素

●家庭环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婚姻冲突及家庭暴力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充满暴力攻击的婚姻冲突,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的不良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及其后果,孩子获得了错误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不恰当的解决策略。孩子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攻击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可行行为。

就拿鑫鑫来说吧,爸爸是巡警,十分强悍、易怒,常在家动粗;妈妈是医生,天性懦弱,对孩子过度溺爱,而且是无原则的爱。父母二人不同的性格导致冲突的发生,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是爸爸的言谈举止对鑫鑫影响很大,他知道“暴力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外界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同时认为,通过观看电影或电视上的暴力行为,小年龄的孩子也会习得攻击他人的种种方式。

鑫鑫家有很多关于奥特曼的片子,里边有很多暴力的镜头,孩子观看这些片子时,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加以合适引导的话,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在游戏时,如果孩子总和那些爱惹事、爱打架的同伴共处,也可能学会一些攻击的动作,“小敌人”就这样产生了。

改造“小敌人”的几个方案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或家里的一些攻击行为,或许只是最初的冲动,需要我们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控制,想办法将他们“改造”过来:

给孩子宣泄的机会

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合理地宣泄情绪,发泄自己心里的愤怒。不妨增加一些激烈的、消耗体能的、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如踢球、击打布袋等。双人游戏“枕头大战”,既不伤和气,又不伤身体,值得尝试哦。

给予足够而适当的关爱

一旦发现孩子有攻击行为,老师和父母应积极地给予情感支持,表示自己的同情、关心。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是受大人关注的,当然我们要把握好关爱的度,不能像鑫鑫妈那样无原则地爱孩子,如果孩子的表现太过,适当地给予惩罚也是必要。

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

攻击行为反映出孩子交往技巧的贫乏。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在交往方面多帮助孩子,提高他与同伴沟通、协作的能力,例如:帮别的小朋友拿东西,多做为班级争光的事情等。孩子表现有改进时,要及时给予奖赏。

创设良好的环境

爸爸妈妈要率先做出好榜样,时时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家庭关系等,引导孩子看一些乐于助人、敬老爱幼的节目或经典图书,如《弟子规》等,培养他的亲社会行为。

猜你喜欢

无原则班杜拉攻击行为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中国式宽容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
“无原则”还是“新尺度”?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