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学中语言熟练程度问题
2009-07-01周云霞
周云霞
摘要语言教学的研究者指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即实际交际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如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以及在对一些外语教学理论不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使用所谓真实(authentic)材料的问题;(2)培养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使用语言的正确性问题;(3)口语和其他语言技能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熟练程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际和语言的实际使用。因此语言教学的研究者提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proficiency)。Proficiency这个词经常被翻译成了“能力”,不过我们知道这种译法并不是太恰当。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proficiency是这样定义的:being able to do something or doing something, in a skilled or expert way because of training or practice.翻译成中文即为“精通,熟练”的意思。正是因为在英语中,proficiency这个词表示一个人对某一种能力的熟练程度,所以我们所说的language proficiency一般翻译为“语言熟练程度”,即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另外,如果在中文里将language proficiency翻译成“语言能力”,那就和著名的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所创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没有差别了。另一个可能的译法是“语言使用能力”。词虽然长了点,但也比只翻译成“能力”要精确一点。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熟练程度指的就是语言使用能力,即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
1 如何衡量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
既然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就应该考虑,学生最终要获得的是实际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能力)。不过这是一种理想的终极目标,尤其对于像我们这种二级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还要不断摸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然学生实际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学生究竟要获得什么样的交际能力呢?在教学中有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即语言使用能力)呢?对此,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制定了“实际使用能力大纲”,详细规定了实际使用能力的等级以及每一等级在听说读写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这一大纲将学外语的人的实际交际能力分成以下四个等级:Novice, Intermediate, Advanced, Superior(初等,中等,高等和至高等)。具有初等外语能力的人只能说一些词或死记硬背的句子,没有实际的交际能力 。具有中等外语能力的人可以进行简单的面对面的交际,能够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在所学语言的国家里跟当地人进行一般简单的对话。具有高等外语能力的人能够就某一主题进行连续的描述。具有至高等能力的人则可以在概括、抽象的层面进行讨论,辩论,假设等比较复杂的语言活动。除了有这些分类外,这一大纲对于每一等级都有详细的规定。
根据这一大纲我们可以对学外语的人进行语言使用能力测试,评定出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分出不同的级别来实现因材施教。测试不以任何教科书为基础,只看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实际的交际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做法是行得通的;但是,从实践上来看,只是以这一大纲作为参照对象,而由中国的英语教师来测试中国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能力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测试的教师自身的语言使用能力以及测试条件成熟与否等因素。
2 对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熟练程度而引发的争论
正是由于这一大纲的提出,美国大学的外语教学有了较大的突破。比如: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的教法都转向围绕着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来进行,由此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教材。在中国,这一大纲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也许没那么快,没那么大,但也在慢慢地渗透到了外语教学中,在高校里陆续出现了一些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的新教材,如:互动式英语(Interactive English)、交际英语(Communicative English)等等。这些教材的出现也暗示着教育界开始重视对中国学生实际的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了。与此同时,由于对如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以及对一些外语教学理论的不全面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2.1使用所谓真实(authentic)材料的问题
这个问题同采用什么样的教材有关。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教育界都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有的人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能力,就要使用真实材料,不应该用以前教材里编写的像“这是我的笔。那是他的橡皮。”一类不真实的教材。这些不真实的材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真实性材料是指所选材料来自英语为其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或英语国家的相关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语言载体,它们代表实践应用中的语言。因此,这些人收集了一些广告、车票、火车时刻表等非常真实的语言材料,并编成教材教学生,希望学生能看懂这些文字,并在实际环境中使用,他们还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而对这种做法持不同看法的人认为,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真实材料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可能将此一一列举。况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这些语言材料会随时变化。你今天教了这个,也许明天大家都不那样说了。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实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能举一反三,所以这些人又强调非真实材料的学习,通过其中的语法和词汇学习,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
正是意识到了使用真实材料所存在的优点和弊端,目前国内有些外语教材就注意了真实材料和非真实材料的结合,而且在听力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例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自主听力》(An Autonomous Learning Edition)一书中,在每个单元里除了有一般听力材料外,都有Authentic Conversations这一部分。这一部分题材就是源于英语为其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并且这些材料真实、实用。笔者认为一般的非真实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这些材料重视操练, 强调学习者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而真实材料可以给学生一种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能力方面,两者相辅相
诚,互为补充。
2.2培养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使用语言的正确性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强调使用语言的熟练程度时,要不要注意语言的正确性。既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美国有的语言学家就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不必纠正,因为纠正错误会妨碍学生正在进行的交际活动。只要交际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到底,交际任务就是完成了。况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并不能算是错误。因为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学生说的外语是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具有系统性,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没有什么作用,就像母亲不断纠正孩子说的错话,可是孩子还是继续按照他自己的一套说法来说一样。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学生或孩子才会自己纠正过来,建立新的语言体系。另一些人则认为,错误一定要纠正。不然的话,错误就会“僵化”,以后就很难纠正或无法再纠正了。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无道理,在中国学习外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孩子是否该纠正错误这一问题是不能同类而语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犯各种不同的错误。在正式纠正这些错误之前,教师应考虑到这些错误是否应该纠正,如何纠正。纠正错误应能帮助学生发现所学语言词、句的功能和限制因素。实际上,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
但是经常性的纠正错误并非对所有的语言学习者都行之有效。Krashen和Seliger认为,纠正错误对学习外语的成人很有用,因为这样能帮助他们获得运用语言规则的真实环境。而交际法认为,学习(尤其是小孩)可以通过反复的犯错误而自我纠正,我国中学现采用的新的英语教材就是根据交际原则编写而成。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实施教材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参与,通过不断的操练以培养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能对每一个错误都纠正。否则,学生就会因为不知所措而保持沉默,造成课堂语言活动难以进行下去或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学习热情下降等等。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犯一些语言错误时,对于一些不妨碍句子理解的一些局部错误,教师可以暂时忽略;而对于会引起读者或听者误解信息或认为句子不能理解的错误,教师可以当时加以解释,并记下这些错误,以在后续的语言教学工作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更正。这样既保证了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的交际活动的正常运行,又让学生意识到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2.3口语和其他语言技能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是不少人常常把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只理解为培养口头交际的能力。似乎口头交际能顺利完成就是达到目的了。但是,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不科学的。我们知道,英语学习包含五大技能的培养:听、说、读、写、译。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不只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听、说、读),还包括书面的交际能力(写,译),两者都涉及到了语言的使用。因为语言的载体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单单只是口头或者书面的交际能力并不代表比较完整的具备了语言使用能力,应试教育中所培养出的哑巴英语就是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缺陷的典型案例。只具备单方面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在实际的应用与沟通中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障碍,也只有综合掌握了两方面的能力,才是真正拥有了语言的使用能力。
3 结语
既然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即语言的使用能力)是当前教学的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则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和不断探索的一大问题。对于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产生了以上所述的一些争论。但我们知道,实际交际能力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培养,而是怎样全面地理解和培养“交际能力”。这个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比较系统地解决。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指出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还需要不少实际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