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根治性手术45例临床体会

2009-07-01张卫国陈振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肛周脓肿肛瘘外科手术

张卫国 陈振兰

【摘要】目的:总结肛周脓肿一次性治疗,以减少肛瘘形成而再次手术45例临床体会。方法:肛周脓肿的病人采取脓腔内注射亚甲蓝,肛管内置纱布观察,按Good sall规律确定内口的方向及部位,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95%,肛瘘发生率仅5%。结论: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效果满意,脓腔内注射亚甲蓝判断内口准确,引流加挂线治疗可靠,可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肛周脓肿;肛瘘;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57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31-0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病,以往行切开引流排脓等治疗,日后多形成肛瘘,需再次行肛瘘根治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20~65岁,病程3~15天,不同程度伴有发热及血象升高。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左侧位,以手指充分扩肛,肛管内塞一小纱布,在肛周脓肿皮肤最痛处或红肿处穿刺抽出脓液而确诊。随后注入亚甲蓝2ml,数分钟后脓液与亚甲蓝充分混合,然后在脓肿与肛门间穿刺处作一放射状切口,排出脓液,探查脓腔,分离各间隔使脓液充分排净。取出肛管内纱布,据纱布上有无染色,应用Good sall规律,确定内口的方向和部位,然后一手食指插入肛管内,另一手持球状探针轻轻内外上下滑动,探及内口或最薄弱处穿出,如内口在齿线附近括约肌下,则沿探针方向,一次切开原切口与内口之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内外括约肌。如内口在括约肌上方,采取挂线,则沿探针方向切开原切口与内口之间的皮肤、皮下组织,以几股橡皮筋通过内外口,收紧后结扎,3-5天后继续收紧,呈慢性切割,直至橡皮筋自行脱落。用刮匙刮除脓腔壁腐烂组织,并用2%双氧水,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创面用凡士林纱布添塞,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2结果

本组45例肛周脓肿,平均住院时间2-9天,创面愈合平均21天,术后观察1~6月治愈率95%。2例复发,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结核性脓肿,另1例为多发性复杂性肛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

3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主要是肛腺感染扩散到直肠周围间隙所致[1]。如果是自破溃或单纯切开排脓后会暂时减轻疼痛,症状消失。但是由于原发感染病灶仍存在,经慢性炎症刺激,感染途径纤维化而形成不能自愈的瘘管。肛周脓肿与肛瘘有着病理学上的因果关系,两者为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因此命名为“肛瘘性脓肿”[2]。本法即切开引流又一次性处理了原发病灶,失去瘘管形成的基础和再次手术[3]。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是许多学者近年来提倡的治疗方法。肛周脓肿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为缩短疗程减少损伤创造了条件。肛周脓肿根治性手术成功的关键,1.内口的定位本法采取肛管内置纱布,脓腔内注入亚甲蓝,并且按Good sall规律,寻找并预测肛瘘内口及走向。对准确确定内口有很大的帮助。Good sall规律是经过肛门画一横线,如外口在横线的前方,距肛门5cm内,内口常在此线前方与外口相对。如外口在横线的后方,瘘管多向后弯曲,内口常在肛管后部的齿状线上。2.手术切口应选择距肛门最近处,且有足够长度,使脓腔充分敞开,引流通畅。3.换药时应创面彻底引流,不留死腔,发现内口过早粘连,应予钝性分离,避免形成假性愈合。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54-1155.

[2]张延龄.肛瘘[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2,19(4):206

[3]钱礼.腹部外科学[M].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16

(收稿日期:2009.02.09)

猜你喜欢

肛周脓肿肛瘘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