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2009-07-01储小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好书文字读书

储小卉

美国作家毛姆说过:“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成为学生的负担。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增强他们的阅读愉悦感,应该说这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1、立足教材——于平凡文字中品尝阅读的好滋味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于质朴平白的文字中表露真情,闪烁睿智,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捕捉、挖掘课文里阅读赏析的丰富资源,让他们在玩味文字中,收获多多,体验多多。

教学《船长》时,有学生惊奇地发现“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中“黑色”一词极易忽略,然其内涵丰富。黑色,不仅表明当时天色阴森,薄雾笼罩,还因为船长身着黑色制服,更表现人们当时无比沉痛的心情。再如,“(黄果树)瀑布激起的小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奇特景象?学生紧扣“随风飘飞,漫天浮游”生发无穷的想象,争先恐后地描摹一幅幅奇异的景象,课堂骤然升温,这是一次多么美好的阅读享受啊!

又如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爱你啊,中国》后,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纷纷举手发言,细数所知的风土人情、物产、名胜以及祖国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课堂上,几乎人人有话说,就连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有一吐为快的迫切。一篇似乎除了读背没有更好的方法的现代诗歌教学,却因为平时的广泛阅读,产生对课文内容的无限拓展和延伸。学生不再觉得课本的枯燥乏味,一堂课在学生意犹未尽中轻松结束。

2、拓展阅读——从各种书报杂志中享受阅读的美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提出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讲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教学实践更表明: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几篇课文,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引导学生广泛开展拓展性阅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语言、积累词汇,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学生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就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如果表现的方法就是看谁阅读、背诵、写出文章,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成为这个游戏的赢家,就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并得到教师的赞扬和一定的奖励。早读课可以让学生读课本,读《诗文选》《美文如歌》,读练习册上的短文,甚至可以读自己的阅读笔记;有时,学完课文,就直接让学生读课外书,这时,学生拿出各自喜欢的书报杂志,很快便沉浸在多姿多彩的文字中,教室里比任何时候都安静。

推荐好书好文章,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精彩的文章给自己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愉悦。对于爱好读书,喜欢写作的笔者来说得心应手,乐趣无穷。学生常常惊讶于笔者哪来那么多的好文章,他们常常在笔者读文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鼓掌。因为他们被真切感人的故事打动,被朴实无华或精妙绝伦的文字感染。

3、师生共读一在读书笔记交流中获得阅读的自信

让学生自己阅读,那么教师做些什么呢?当然,让他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次作文课上,学生因为上次作文的出色完成而免于评讲,得到自由阅读的时间。学生在下面看书,笔者在讲台上看书,间或在教室里四处转转,遇见好文,照例停下脚步,把脑袋凑过去读。学生喜欢笔者站在他旁边看他的书,喜欢笔者拿起他的书夸一声他的书好看……直到数学教师捧着书本走进教室时,学生才梦醒似地:“啊?两节作文课结束啦!”然后,很不情愿地收起书和杂志。

许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蹲下身子和学生一同阅读,站在学生的视角去体验,去感悟,去审美,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更重要的是亲自“下水”进行针对性的读书指导。笔者平时就是一个手不释卷的人,见了好书好杂志必定拿来一睹为快。每买到一本好书便向学生“炫耀”;读到一篇好文也会情不自禁给学生“通报”:写完一篇读书笔记,便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些对学生阅读的喜好有了一定的影响。

教师要以自己对文学阅读和写作的喜好影响、带动学生,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憧憬于文学,享受到阅读的愉快。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提高阅读赏析的能力,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作文时也不用再绞尽脑汁了。

猜你喜欢

好书文字读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