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法例谈

2009-07-01陈平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鸣凤范进威尼斯

陈平晖

比较是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内、外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认识多类事物的目的。同学们在阅读中自觉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不仅可以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而且还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阅读训练呢?笔者认为,选准对比点是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

一、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

即从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去比较有什么异同。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文主题思想相同的是: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范进和孔乙己都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两个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范进有幸而中举,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趋炎附势,巴结权贵;孔乙己则屡试不中,穷困潦倒,好吃懒做,迂腐善良,自命清高。尽管他们的命运迥然不同,但他们却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二、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择对比点

如《孔乙己》中人们对孔乙己的“笑”与《范进中举》中人们对范进中举而疯的“笑”是不尽相同的。孔乙己言行迂腐可笑,人们把孔乙己当作笑料,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范进的疯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小说中旁人对范进疯态的讥笑,不乏阿谀奉承的色彩。

三、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选取对比点

文章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记叙文的种类来看,可以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从表达方式来区分,又可以分为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等。

如,倒叙的作用在于引起悬念;顺叙的作用在于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性强;而插叙的好处在于补充有关事情,使人对叙述的事情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使文章曲折有致。

再如,可以通过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和说明文中的描写,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记叙文中的描写,作用在于增强写人叙事的形象性;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却在于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一样的表达方式,作者使用的目的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显然,如能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比较阅读,不仅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还能掌握所揭示的知识规律,拓展思维能力。

四、从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

例如,文章使用“照应”这一写作技法,每篇文章是不尽相同的。从照应的位置来看,可以有头尾呼应,段落间的照应,过渡段(句)的照应。从照应的作用来看,可以有承上照应,启下照应,既承上又启下的照应等等。能比较这些“照应”的特点,即能理解课文结构特点,学习范文的写作技法。

又如,详写和略写的区分和比较,可以明确中心迅速抓住重点段来分析,可以培养自已的快速阅读能力。

写作技法很多,并且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比阅读中要统观全局,选择对比点时应有所侧重。如可根据不同课文选择渲染衬托、融情于景、象征、夹叙夹议……不同的阅读材料中表现情形来作具体分析,揭示内在的写作规律。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选取对比点。

总之,选准比较阅读的对比点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但运用对比法进行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比较阅读的范围,可以大到作家整个作品风格流派的比较,小到某篇作品遣词造句的比较。具体说,不同单元的课文可以比较;同一单元不同体裁的课文可以比较;同一单元同一体裁的课文也可以比较。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威尼斯》这篇游记时,就可以与与其内容相似的邹韬奋的《威尼斯》、刘白羽的《威尼斯》比较阅读。三位作家写的都是游记,同样的题材,一样的题目。可是由于作家掌握运用的材料不同,也就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表现。朱自清的《威尼斯》抓住威尼斯的特点——水上的城、文化艺术城来写,是以圣马克方场为轴心,由此展开视角,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描写了圣马克堂、公爷府、运河、圣罗珂堂、佛拉利堂、公园等几个描写点。围绕着圣马克方场,这些描写点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结构方式被人称作“辐射结构”。它的优点是突出中心,散而有序,疏而不乱。邹韬奋的《威尼斯》,也是抓住景色的特点,却采用横式结构安排材料。作者写其三个特点:①河流之多;②市容整洁;③建筑宏伟。以三个特点为纲,将其他材料融入其中。这种横式结构易突出该城的三个特点,使游记条理分明。如果说,前两篇游记用的是以空间转移为序的话,那么,刘白羽的《威尼斯》就是以时间为序的纵式结构。作者第一部分写抵达该城当夜听夜歌,第二天黎明听晨歌;第二部分写上午登艇见闻;第三部分写午宴后游海、参观及夜晚欣赏夜景;第四部分写参观圆楼和展览会;第五部分记访问感受。这种纵式结构的特点是容量大,以时间贯穿材料,又能做到有条不紊。

如学习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鸣凤之死》(节选自巴金的小说《春》),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进行比较阅读:鸣凤与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在临终前的心理状况一样吗?

然后侧重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里鸣凤含泪苦苦哀求周氏表明:“宁愿挨冻受饿,我不情愿给人家做小……”“太太,请你发点慈悲,可怜可怜我罢。”然而,哀怜哭诉无补于事,她怀着痛苦而沉重的心情,来到觉慧的窗下三次敲窗:第一次是“一个不留心,她把手触到了窗板,发出了一个低微的响声”,她盼望他走到窗前揭起窗帷来看她,她在那里等待着;第二次是“又走去在窗板上敲了两下,她盼望他会听见敲声”,“她知道轻敲是没有用,待要重敲,又害怕惊动了别人”;第三次是“又一次走到窗前轻轻敲了三下,又低声叫一次:‘三少爷。便退后两步。静静地站着……”这是一段逼真传神令人屏息的心理描写。三次敲窗之间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作者有意让读者展开骋驰的想象,去体味评判作品的主人公此时此地的心境:渴望、焦虑相交织;既盼望觉慧来救援,又担心贸然打搅了觉慧的工作。读着这段我们不难想象,作品的主人公每一次举起手臂,内心蕴含了何等的激烈斗争,又寄寓了多么大的希望。这里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富有特征性的心理动作来透视人物的心理。

再看鸣凤在湖畔静思默想无言的“天问”:鸣凤茫然地立在湖畔,面对着无边黑暗和茫茫湖水。回想往事:她想到可爱的大自然,想到自己不幸的身世,想到与觉慧纯真的爱情,想到曾有过对未来的憧憬。作者也写主人公临别投湖前:既想得到他的安慰、保卫,又想到“不能拉住他,不能妨碍他”,“她应该放弃,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既有对生活幸福的留恋,又有为了他而牺牲自己的决心。作者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女婢鸣凤与三少爷觉慧之间由于地位悬殊所造成的女性独特的心理。作者在这里用了较长的篇幅,以铺叙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鸣凤曲折变化的心理活动,着力展示了鸣凤心灵深处情感的层层涟漪。作者通过对人物活动细腻、曲折、富于变化而又符合人物个性的描写,从而表现了这位刚烈忠贞的少女善良、无私、纯真,渴望幸福的爱情的性格特点。读之揪人心肝,摧人泪下。

《祝福》中的祥林嫂,作者用的是白描勾勒的手法,描绘了她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遇到小说中的“我”,三次发问:一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当“我”吞吞吐吐地说:“也许有罢”,她又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我”的吃惊、支吾,又引起了她的第三问:“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这里,作者写祥林嫂的三问,反映了她内心矛盾、疑惑的心境:既希望人死后有魂灵,因为她想见到自己的儿子阿毛,可是她又害怕死后有魂灵,因为据柳妈说嫁过两个丈夫的女人,在阴间会被据成两半。正因为这种困惑而产生了种种矛盾。最终祥林嫂贫病交加,又加上精神的折磨,终于痛苦地死去了。这里,作者采用的是她与“我”的对话和对她的神情的勾勒,表现她内心尖锐的矛盾。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用铺叙故事情节,刻画细腻、曲折、变化的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是用白描的手法,通过简单的对话、神情的勾勒来塑造人物形象。前者是长篇小说的节选,篇幅长,有可能精雕细刻,细细描绘;后者是短篇小说,篇幅相对短小,要用极俭省的笔触来写,用的是简笔。但它们都是为表现作品中心服务的,让读者洞察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促使读者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憎恨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与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比较事理之间的特征,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运用比较阅读法阅读,对理解文章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现代文阅读常用的方法。

猜你喜欢

鸣凤范进威尼斯
外源硒对油菜硒积累及土壤硒残留的影响
Ab initio study of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U–Nb alloy melt∗
寻常威尼斯(节选)
范进中彩
向死而生
威尼斯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范进一日游
妙解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