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2009-07-01梅东博
梅东博
1、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1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学习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厌学,兴趣达不到“着迷”程度,就不能激发灵感。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内容形象,显示方式生动,直观性强。从刺激与反应的心理效果来看,动画最强,图形次之,文字最弱。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信息能识记的占15%,从视觉获得的信息能识记的占25%,但两者同时运用就能识记信息量的65%。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1.2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机械波中介绍横波的形成和传播时,尽管特别强调在波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只是振动形式,而介质中的每个质点都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并不随波一起迁移,但总还是有一些学生认为波是介质中各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移动产生的。如果利用波动模型的动画课件进行演示,就可以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认识。又如,原子物理中利用课件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现象,学生可逼真地看到放射源中射出的a粒子射到金属箔的原子上,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有极少数的a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学生目睹a粒子散射的“真实情景”后,很轻松地就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式结构理论。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1.3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可以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但也有不足的地方。1)有的实验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静电实验。2)有的实验时间短,学生反应时间不够,如自由落体运动。3)有的实验器材小,看不清实验效果,如千分尺、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等的使用和读数。4)有些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不宜在课堂直接实验,如天然放射现象、电源短路、人身触电、噪声污染等。5)有些实验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如常温液化,低温超导、分子运动、固体扩散、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天体运动规律中的3个宇宙速度、原予物理中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将这些复杂不易弄清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静结合,微观放大,变抽象为具体,超越时空限制,展示其物理过程。这样可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殊不知多媒体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立足点是辅助教学。因此,多媒体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绝大多数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为宜。因此,使用多媒体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坚决反对“多媒体万能”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2.2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起的是辅助作用,它不能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为用计算机动态摸拟或录像完全可以代替物理实验,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实验在物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它的直观性、真实性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它也是检验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的标准,因此它是不可替代的。物理实验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的真实感受,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这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若完全依赖计算机的模拟,虽然逼真,但缺乏真实感,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这是现代教育所不允许的。
2.3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性性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模拟是物理现象的提炼和再现,在实际应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可图省事,对现成教学课件照搬照用。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课件时要注意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防止课件“文字化”“过量化”“单一化”“杂乱化”以及课件的不可操作性。应用多媒体时要做到时间上有宽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势度,内容上有深度,结果上有效度。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