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理解
2009-07-01张艳丽
张艳丽
陈小娅同志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向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如何实现她也作了详尽的论述:即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应用的突破口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的根本保障是资源。笔者谈谈自己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理解。
1、资源运用,要贯彻“宁可用坏,不可放烂”的
八字方针
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使我国农村教育实现一个大的跨越。为此,学校应打破传统的“一本教参,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育模式,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学习、探讨和提高现代教育设备的操作知识,注重资源与教学的整合。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并没有认识到设备的优越性,没有理解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真正意义所在,缺少对未来教育的可预见性,把远程教育设备当做一种摆设,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设施,存在着设备是国家给的,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类设备,怕“高科技易损坏,不敢使用”的心理,导致设备至今仍然存放在教室中,没有实际的效用。也有部分学校将设备移作他用,把远教设备作为改善学校办公条件的一条捷径。以上诸多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不到位,目光短浅。应贯彻国家关于远教工程设备“宁可用坏,不可放烂”的八字方针,正确处理好设备使用、资源应用与课程整合的关系,进而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乃至跨跃式发展。学校要率先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整合的途径、方法,并不断总结和推广所取得的经验,实实在在地发挥远教工程的最大效益。
2、资源运用要贯彻“跨越、创新、机制”六字方针
陈小娅同志曾指出,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要围绕“跨越、创新、机制”。这六字方针同时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校的资源应用指明了方向。跨越是远教工程实施的目标;创新是保证远教工程资源应用的有效途径;机制是实现跨越和创新的保障,三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关于跨越,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从无到有的跨越,这一层已经实现。二是通过设备的应用,促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整体跨越。这一点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相关部门共同付诸努力,这也是远程教育工程的基本落脚点。如何实现跨越,需要所有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信息技术必然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校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如何应用,重点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教师的应用。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创新意识,并付诸行动。教师要从传统的主导地位走出来,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总结经验,创造性的地挥三种模式的功能,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改革教法,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格局。
要实现教育的创新和跨越,还有许多困难。各级政府、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保障远教资源的合理运用,促进教育的改革,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资源运用要防止“拿来主义”
远程教育资源是面向全国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所进行开发的,其教材版本多,栏目广,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是经过教育部专家组征集、遴选、整合的。于是在教师的心目中便产生“权威”性地位,不分青红皂白,生搬硬套,在资源的应用中采取“拿来主义”。这种思想和行为是要不得的。应该结合实际,对资源有所选择、有所借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优质的教案、课件、课例,可以减轻教师备课和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负担,但不能取代教师的备课,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
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要在借鉴、取舍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抓住现代教学设备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优势,注重设备的综合应用,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课程与计算机的整合教学。要发挥空中课堂的优势,弥补新课改经验不足的欠缺,并从中汲取先进的经验,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总之,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要创造性的应用,通过使用与创新,带动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4、关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国家投入巨资构建的资源平台,学校要担负起保证其正常运转的责任,不要以为贯彻了“八字方针”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盲目使用。要树立专机专用的思想,逐步建立完善的相应支持体系,如分批的资金投入,设备的购置与维护、系统的升级、资源的更新等。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相应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应用效能,保证项目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