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要适合新时代的要求

2009-07-01周春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语言语文

周春梅

课堂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的高中语文课改实践,笔者欣喜地发现,三维目标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指针,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再是一纸空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逐渐在课堂中成为主流,课堂评价已向多元化方向迈进。

1、教法的尝试必须贯穿教学生涯的整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又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不要希望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要将先进教学的理念吸收进来,结合教情、学情、校情,确立符合自己的教法,可以学其一点,求其为我。应有埋头钻研、踏实肯学的精神,用坦荡的心善待学生,正确处理好目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关系,用科学的教育思想统领教学。

2、开阔视野,充实自己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应及时了解时事和周围世界,关注时代科技的新成就,努力使自己成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做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开启者,将时代文明成果传给学生。要勤读书,多看报,勤思考,善钻研。始终使自己的思维保持活力,要及时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取他山之石,树智慧之木。授业中有尊严,威严中有爱心,有严谨的治学精神。

3、寓品质教学与科学精神于教学生涯

学无止境,教无定规。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推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暂时的排斥,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困难。教师应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应有种坚韧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用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感染学生,并不断矫正自己,努力向教学目标迈进。

4、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4.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4.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概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5、注重情感渗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体会文本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课堂模式的探索,既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具备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来左右课堂,也不应以教师的问题和解答来操控课堂,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置疑解疑,鉴赏交流。学生自主探求、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成为课堂的主线,这样就可以成功地打破传统课堂极强的预设性和规定性。教师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当然,教师在对提问、鉴赏的着眼点和“问题设计”“欣赏性文章”的评价标准等的指引时,应充分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有效地避免时下某些学生活动课上教师的“不作为”倾向。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