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沟通的艺术

2009-07-01姚焕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心灵师生心理

姚焕茹

一个真正懂得师爱的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既是一个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既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应该是一位对学生“病情”了如指掌、能及时“对症下药”的合格医生。教师要达到这种境界与具备这种能力,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及渊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注意施爱的方式、方法,讲究施爱的心灵艺术。

1、尊重信任学生

心理学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期,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感觉,尤其是教师对他的评价。当他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以致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反之,就会产生严重的受挫感。因此,当教师面对学生时,首先应该明确,任何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丰满的精神世界,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来对待他们,就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人格的扭曲。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人从少年时代就失去自尊心,那他还有什么可指望的呢?”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向善之心是他们的主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集体的各项工作,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让学生品味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2、体谅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现代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宽容和体谅的人,他能够把学生从胆怯和自卑中解放出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讲述自己的苦恼,并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指导。”中学生的心理成熟和道德观念的完善过程都处于动荡的低水平线上,其言行认识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和过失,且易反复。倘若教师能正确运用“宽容”手段,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不见风就是雨,而是耐心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细心诱导,抓住问题关键分步解决,那就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而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沟通,更进一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注意,宽容必须与耐心辅导相结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能无原则地纵容和偏爱。当然,有时适当降要求,也是为了最终达到目的。宽容是教育过程中心灵的渴求,其效果是不可低估的,每个教育者都必须学会宽容。

3、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不然就是失职。如果真正爱学生,就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姑息、迁就、放纵,虽然可以获得一些学生一时的好感,却等于把他们推向危险的极端,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学生严格要求必须做到:1)严而有理,严格规范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提高其人格境界;2)严而有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进步;3)严而不厉,切勿用强硬、武断和偏执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免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或滋生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态,使教育走向相反的结果。

4、沟通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师爱的突出表现。中学阶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知识经验的增加跟不上其体能的增强,加之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各种新生事物总想学习,总想尝试,自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经常交往,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师爱应洒向全体学生,绝不能施于部分学生和个别学生。2)注重角色的转换。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位置的转换、关系的变化。处于不同环境和位置,就应扮演不同的角色,切不可把教育者、领导者的角色带到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一位和蔼可信的朋友、一位强有力的助手、一位不会迷失方向的引路人。3)富有耐心、恒心。教师要达到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所做的工作是费时费力又费心的。有时在与学生沟通以后,不见明显成效,这就要求教师有耐心,坚持不懈地用心灵去培植,相信师生间的友谊之花会常开不衰。

综上所述,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注重心灵沟通是师爱的最重要的艺术。教师热爱学生、尊敬学生,又善于在沟通中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就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可以使师生情感发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教育教学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心灵师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心理感受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