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2009-07-0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师生

魏 伟

小学体育教师肩负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兴趣,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重任。小学生活泼好动,没有清晰的体育观、健身观,体育教师要以游戏为主,逐渐深入,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

由于体育教学中有大量的集体项目,存在大许多集体活动,它要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积极配合、集体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师生双方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共同主体所形成的关系是双向的或多向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即主体间关系具有强烈的交互性。

刘新民曾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中指出: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师生人际关系是制约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师生人际关系融洽,则会使教师的热情高涨,使学生表现出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2)对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融洽、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并能调适或消除心理健康问题;而紧张的师生人际关系则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严重的则会造成人格障碍。3)师生人际关系是师生进行交往活动从而满足情感需要的一个前提。教师和学生都有情感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得到满足,而师生交往是在一定的师生人际关系中进行的。融洽、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能较好地满足师生的情感。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别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各不相同。面对有差异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利用、挖掘他们在体育上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从个性差异中揭示学生作为单个个体的独特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促使差异学生发展的策略:1)要注重感情投资,消除体育活动中的感情障碍;2)运用积极归因,转变自我认识;3)实行开放式教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体育上都有提高:4)了解差异所在,进行分类指导;5)利用成功体验提高动机水平。

3、激发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直接、间接体育需要,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当学生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感到有学习或参与需要时,就会发生某种兴趣。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是指学生直接对某项体育活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即因某种体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而想探究(学习)或参与的一种愿望(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要,就会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学习与参与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与参与热情和意志努力。间接体育需要,目前主要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健康、文化学习、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这也是激发学生体育需要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是否能充分满足学生的直接、间接体育需要,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4、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地开展

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的不同兴趣,来选择和安排多样化的教学。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5、注意融入成功情境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作为学生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发主体参与、促进主体参与、巩固主体参与的最佳手段。不过需注意的一点是,让学生体验到的成功不应是轻而易举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强度下,通过努力奋斗获得的。如可在成功情境中适当渗透挫折经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可贵,对参与过程中的自我体验更加深刻。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体育教学过程成功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培养和主体人格塑造的先决条件。在学生的内在主体意识与外在教学情境都达到极致时,教师可将学生很自然地导入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师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麻辣师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