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点滴心得

2009-07-01曹爱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新课程

曹爱民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要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历史新课程体现出“时代性”,是对历史教学传统模式的冲击。新课程体现的时代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习内容反映社会进步与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成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注入时代气息,课程评价也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各学校和历史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这个转变,改变从课本到练习册、满教室“一言堂”的状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多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社会发展,如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2)“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各个学校和历史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全面落实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不要偏废,不要落入套路,不要流于形式。

2、依据课程标准,深入钻研课标内容,面向全体

学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既然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那么按照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课首先应该上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课标又只是最低标准,这就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除了完成课标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拓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3、教育学生关注现实与历史的联系

平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报刊,随时就现实中碰到的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讨论,追根溯源,与教材中相关专题进行联系。一方面可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能水到渠成,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

4、主动加强与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和同校不同学

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交流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有利于优势互补,促进整体上的共同发展,毕竟新课程改革是新的东西,没有固定模式可循,都处于摸索阶段。

5、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目前使用的2种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5.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5.2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

6、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教师自身加强学习相结合

教育主管部门如果能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将更有利于这场改革的顺利进行,毕竟这场改革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上至观念、方法,下至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更新、新知识的储备。只有上级部门真正重视,才能带领学校真正动起来,否则大家有可能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改革就只是一场走秀而已。培训不应当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培训,更重要的应是一种实际教学上的指导。比如市教研室如果能向教师提供一些围绕各专题的史料素材,将会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素材资料,得出结论,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应加强学习,最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重新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便在这场改革中更好地展示自己,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