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
2009-07-01韩毅
韩 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核心和基础。从历史学科自身规律来看,只有掌握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才能从头绪纷繁而又交错影响的历史事件中得出正确的规律认识。因此,要把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历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笔者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谈一下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兴趣
1.1上好导言课,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好奇心,授课时,教师在把基本线索、主要内容告诉学生的同时,要点出几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事情,提几个学生迫切需要了解,但只能通过认真学习才能解答的问题,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1.2适当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资料,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讲述抽象的历史发展进程时,要穿插一些具体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同时,通过深入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酝酿和发展过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1.3展示创造性思维成果,使学生发现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必须通过有用性来表现,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研究成果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2、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打牢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基础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最基本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史实入手,帮助学生养成强化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建立一个全面、系统、扎实的历史知识网络,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优化授课内容,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基本要求时要讲准、讲透。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所授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授课内容优化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前提。
2.2探索记忆规律,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来实现,而科学研究表明,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探索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2.3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孤立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建立稳固的专题,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3.1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科学研究证实思维具有可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学生已熟悉的基本事实和新旧事物的交替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看书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扩散性”问题提问,扩散性问题提问是相对于日常的判别性问题、叙述性问题和述理性问题而言的,即不单单回答对不对、是不是、为什么。
4、剖析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技能
创造性思维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从创造性思维本身的模仿和示范来掌握。因此,历史教学中,应将正确思维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并通过分析使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4.1向学生展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重点不应只是具体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也不应只是教师或前人的思维成果,还应包括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即怎么想、怎么思考,从什么角度思考和用什么方法思考。
4.2弄清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追溯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研究学生的思路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加以分析指导。
4.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过程,并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谈出思考问题的过程,比较各自思考问题方式的优劣,研究出最清晰、最简洁、最合理的思路。
5、传授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言传身教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又要将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
5.1概括,概括是把历史事件共同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思维过程,是从普遍的历史事实中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5.2迁移,在历史教学中,迁移是指认识、思考一定的历史事件的方法和态度对认识、思考其他事件的影响。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类似的能力,从而提高迁移经验和创新能力。
5.3对比,对比是确定相类似的历史事实间异同的思维方法。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常常是通过对比实现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区分历史事实间的本质与非本质,认识历史事件的进步与落后,恰当地进行选择或取舍,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