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取得创新与双基的双赢

2009-07-01朱晓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创造性情境思维

朱晓荣

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力和认识事物的思维能力都有明显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极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也正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暴露它的压抑性,所以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具有创新精神,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1.1创设问题情境,要想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比如在“过三点的圆”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置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教师提出问题:“这个实际问题要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学生的兴致一下高涨起来,展开激烈的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使它与原来的圆相等。“要重新画出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创造兴趣油然而生,创造动机也非常明确。这样,就促使学生尝试积极地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由此而产生。

1.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要求利用已提供的工具(皮尺、2米木杆、一面平面镜)测量出旗杆的高度。首先,学生想到利用太阳光下的投影原理“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相等”设计出方案。“能不能利用平面镜、物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求出旗杆的高度呢”经教师这一点拨,学生又想到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构造两个相似三角形,经过测量所得数据求出旗杆的高度……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又使学生体会到创造带给他们的快乐。

2、启迪、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1鼓励质疑、提问,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现在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最好训练方式。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愿提问、不敢提问到愿问、敢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敢于大胆提问、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是激发创新的火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好习惯。

2.2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反常规的思考方式。只有掌握大量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有发散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敢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例如,用适当方法解方程(3y-2)2=(2y-3)2。绝大多数学生都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求解。笔者鼓励学生再观察方程特点,经过几分钟思考后,有的学生又想到新的方法一先移项,变形为(3y-2)2-(2y-3)2=0,把3y-2、2y-3看做一个整体,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时,有学生说:“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解:直接开平方得:3y-2=±(2y一3),∴3y-2=2y-3或3y-2=-2y+3,∴y1=-1,y2=1。

2.3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创造活动。创造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对他们获得的创造成果加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见多识广,积极、活跃、持久地参与创造活动。为此,笔者在班级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应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观看数学科普讲座;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写一篇小组活动设计……这些活动使学生愉快地畅游在数学的海洋中,激发数学知识的创造性使用,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数学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要充分挖掘、利用、研究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为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