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生的创新感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07-01宋天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交流思维

宋天增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恰如其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使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爱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所以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注入人的情感因素。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后,并对实践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决策。一方面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统计的作用,培养数学思维观念。

课堂上语言要生动,而且还应配合和谐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语言,也是一种最为生动吸引人的语言,它能将许多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且收到十分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放问题具有多样性、探索性、层次性的特征,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提供可能。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拓展学生思维,及时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从而激发学生“人人创新”的欲望。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两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互相交流,却能激发新的思想。因此,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交流是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而闪现创新思维火花的基础。

3、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是学生创新的关键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需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3.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实现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的讨论探索、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和反省,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干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3.2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并使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而激情来自于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同时,学生的参与是对教师教学的最有效的支持。

3.3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从教师本身入手,要考虑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等,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经历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4、恰当的引入,善于设疑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应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逐步让学生具有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参与。教学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交流思维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