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2009-07-01史维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文章

史维菊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或者语言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感不仅包括对语言文字表面意义的了解,对深层意思的领会,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意义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趣,体会其中的感受。所以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感能力呢?笔者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提高语感能力需将默读和朗读结合起来

陶渊明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就是指简化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及其意义的整体的准确把握。这对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将默读和朗读结合起来。学生不必逐个理解每个文字的内涵,可以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读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对一些典范的文章进行反复朗诵,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形成准确的认识,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而且经过视觉、听觉的刺激,配合心理活动,产生感知形成表象,对培养语感有很大促进作用。叶圣陶认为:“读文言文时声调铿锵,足以传出原文的情趣;读语体文时就如同换句的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词一般,贴合于语言的自然,表情说理,使听者不但了解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里。”经过朗读训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念到一定句式的句子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按照句式的要求一气呵成,念出声调,读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比如:念到“难道是……”时,自然会注意反问句式结尾的反问词,读时一定会有意识地提高音调,读出语气。可见朗诵可以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令听者与读者都能领略到文章的语感。

2、提高语感能力需要咬文嚼字

古人曰:“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深思的过程就是咬文嚼字的过程,就是探究、揣摩、比较的过程。这是语感提高的源头活水。只有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作出理性分析,才会对语言有深切的感受,才会品出其中的音韵之美、哲理之美、情感之美。叶圣陶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再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从文中来看作者四次流泪。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我的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文章虽然连写四次流泪,但文字并没有重复雷同,而是同中有变,多彩多姿。四次写“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并不完全一致。第一次是作者在徐州见到父亲,看见凄惨的家境,满院的狼藉,祖母的去世,父亲失业,于是一股凄凉涌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第二次是望父买桔,这是情感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来桔子,一个“穿”字,一个“爬”字,说明父亲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充分表现爱子的一片真情,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第三次是车站离别,父亲的背影消失了,想起父亲老态龙钟,一种忧伤的情怀顿时喷发,留下辛酸的泪水。第四次是作者接到父亲的来信,想到颓唐的父亲,惨淡的家境,凄凉的晚景,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于是流下愧疚的泪水。作者的“四次流泪”,所蕴含的情感丰富真挚却各有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就能准确把握其丰富的意蕴,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才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深切的感受。

3、提高语感能力需要贴近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要求语感敏锐的人,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显然,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为感知不是目的,贴近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目的。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语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历练、内化,希望学生从文字上去感受它所代表的全部意义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语感的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迎难而上,把教学中的语感训练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文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