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09-07-01王淑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改

王淑艳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才能胜任新课改?这成为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新课改之下,历史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对新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全面把握新课标

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各学科大部分教材都进行了重新编写,而且变动得非常大。其中,高中历史教材就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新教材主题突出,条理性强,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而且教材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体现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华,将人类文明中最灿烂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2、要改变教育理念,实现角色转换

以往的历史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去执行。结果是学生忙来忙去,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历史课渐渐失去兴趣。而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为“教师倾听学生”。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会更加科学地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会有更加科学的决策基础。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打下坚实基础,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学生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这样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

3、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是: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新课改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情境重现法、辩论会法等。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进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这样既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可提高课堂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兴趣。

4、要对学生全面地分析认识,建立开放多元的评

价体系

由于高考等客观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数。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使学生只能学到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这样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再这样做的活,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就是一种形式,所以要更新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如除必要的平时习作、期中、期末笔试之外,把探究活动课上的主题发言、平时课堂上的精彩见解、历史小报的编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等都纳入评价体系,多方面、多种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热情。一次不行,还有下次,这方面不行,还有别的方面,留给学生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他们注意平日的课堂学习表现,讲究档案作品的质量,不必恐惧期末考试。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反过来,又很好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去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好历史教育的改革者,使历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