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生活相融

2009-07-0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道德

夏 莉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由此可见,生活是培育品德的田园,优良品德作为生命的自觉成分,必须存在于生活中。为使小学品德教学实现生活的回归,从知识学习转换为“过有道德的生活”,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以儿童生活方式为主线,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的互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这是提高品德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小学品德课的社会化发展。

1、善用生活资源,在问题研讨中拓展认知

为使小学生道德教育与生活沟通,品德课教学应当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事例研究法和问题研究法,通过教师介绍或在学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围绕相关的道德问题展开对话或辩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如教“我们的班级”时,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要支持班干部的工作”这一主题开展辩论;又如教“我们的合作”时,笔者组织学生结合学校开展的游戏节活动,通过“你是怎样和小伙伴合作的”“成功了,你是怎样想的”“失败时,心里什么滋味”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回忆真实可感的游戏活动场景,感悟和明白“合作能超越个人的力量”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在活动体验中激发情感

缺乏情感教育的品德教学是苍白的,学生情感的培育不能靠说教与灌输,而应靠教师的引导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用的方法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表现道德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场景,充分运用故事、小品、角色扮演、录像、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真实地再现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发现、感悟、体验生活的道德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逐步建构和生成良好的德行。如教学“我与家庭”一课时,笔者采用“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回忆往事,感受关爱;典型故事,生动再现:自我表白,感恩父母;汇报交流,行动实践”等5个教学环节,把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动可感的具体事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感恩之心。

体验是移情理解,可使“他人他物融入我心”,浸染生活,撼动心灵。在组织活动时,笔者常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让他们感悟、体验,并不失时机地把握情感脉搏,进行启发诱导。如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通过开展“残疾人穿衣”“盲人走路”等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他们的困难和痛苦,唤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由此可见,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丰富的情感环境,是品德课教育中应该提倡的有价值引导措施。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说,“只有在儿童体验着这些道德情感,进而达到高尚的情感激动时,道德概念才能变为道德信念”,融入生命,生成自觉。

3、开展实践活动,在社会践行中培养德行

品德课教学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是“学会”或“初步养成”。根据品德课的品德结构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最终目标。所以,导行是品德课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品德教育要与生活沟通,该赋予学生日常生活以道德性,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日常生活。纵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有很多篇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在课内,行动见课外。因此,采用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可引导学生在践行中加深情感体验,顺利地从“认知”过渡到“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实地践行式,如教“花草树木点头笑”时,把指导学生参加爱绿护绿活动定为教学目标之一,组织绿色行动小分队,进入公园、社区,调查绿化情况,说名称、说特点、说好处,为花草树木挂牌,编写宣传标语等,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环保意识。

3.2模拟践行式,如学习“平安回家…买东西的学问”等教学内容时,让学生模拟设置十字路口,当一回小交警,学会交通手势,强化安全意识;设置模拟超市,让学生识别商品真伪和保质期等。

3.3情感诱导,对以伟人、名人、英雄、模范等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材,以及提高认知和明白事理为主的品德教材,常采用情感诱导、课外实践、布置任务、交流实践体会等方法,让学生思考以前是怎样做的,逐渐形成一种潜在的良好行为导向。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课程,其课程理念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适当地调整、重组教材,使教学活动更加社会化、具体化和校本化,让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的同时,获得道德体验,努力建构具有道德意义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