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
2009-07-01吕少凯
吕少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新课程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物理知识。笔者认为,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兴趣。
1.1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索性,例如学习体温计时,笔者提问:同学们,观察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学生可以马上答出是35℃-42℃。这个提问也常常称为问题,但它不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一看便知。如果这样提问:同学们,观察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它们有哪些区别?这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要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或者讨论,才能回答得比较全面。
1.2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例如学习声音的产生时,用喇叭“舞台”上会跳舞的小人引出对声音产生的研究,学生的兴趣很浓,都在思索为什么喇叭响起来,小人会跳起舞来。
1.3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例如学习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北极探险队在极地遇险,所带火种丢失,虽然处在阳光照射下,仍然寒风刺骨,如何取暖?你能为他们想想办法吗?”问题一提出,学生很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逐渐引入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进一步提出:如果没有携带凸透镜还有哪些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可以用冰制作凸透镜,也可以把水充满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做成凸透镜,等等。这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等。设计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
2、创设以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中间纽带,对促进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一些以科技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力和运动”这一章时,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着指挥员发出口令“进入2分钟准备”“进入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白色的水蒸气从火箭的底部喷涌而出,随着一声浑厚、低沉的巨响,火箭离开发射平台,升入空中,并开始倾斜、旋转。声音震耳欲聋,大地也在晃动。托举着神舟七号载入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轰鸣声中直冲蓝天,把一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烈焰留在秋日的戈壁长空。日落后的傍晚,有时会看到夜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地移动。它们就是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大多是用于通讯、天文观测、军事任务和遥感(气象、气候、地质、地理)等。而火箭常常被用来把卫星送入太空。
在描述例子的同时可以把火箭升空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利用好看的图片吸引学生,从而引出问题: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卫星的轨迹是怎样的?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运动?等等,由此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和科技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使其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上述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往往能使学生浮想联翩,在故事中加入物理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蒸发和沸腾时,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不愿参禅打坐,老是想着出去玩。一天,小和尚又想出去玩,老和尚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在大锅中放有水,水中漂浮着一个小锅,小锅中也装有水,让小和尚将小锅中的水烧沸腾后才能出去玩,但必须保证大锅中始终有水且小锅不能和大锅接触。小和尚一听高兴极了,心想这还不容易嘛。点着火马上烧水,烧了很长时间小锅中的水也没有沸腾,小和尚始终也没有出去玩。”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很快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带领全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任务。
4、运用想象,拓展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如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景: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怎样的?没有重力的世界是怎样的?如果人变成磁体,世界是何情景?让学生开心地想,想得开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