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反舰导弹之父

2009-07-01罗山爱

兵器知识 2009年7期
关键词:尼亚苏联导弹

罗山爱

苏联/俄罗斯的反舰巡航导弹是一个战果丰硕的大家族,它们大多出自俄罗斯战术导弹生产科研联合体的核心部门——彩虹设计局。这家单位在过去50年间创造了无数“武器传奇”,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设计局的创始人亚历山大·雅科夫耶维奇·别列兹尼亚科。

心胸宽广的导师

别列兹尼亚科是在基础很差的情况下步入导弹设计领域的。他的早年时光并没有教育相伴。1912年,别列兹尼亚科生于下诺夫哥罗德(苏联时代称为高尔基市,是重要的军工城市),16岁便来到莫斯科建筑工地干零活。由于勤奋刻苦,他在建筑工程队里加入了共青团,之后入了党。

无产阶级出身再加上勤学苦干,领导们渐渐地喜欢上这个小伙子。1931年,别列兹尼亚科有幸被分配到莫斯科飞机制造厂当螺旋桨装配工。车间主任见他有机械维修方面的天赋,于是推荐他参加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的培训。这一去,别列兹尼亚科就再也没有回到生产一线。

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学习时光很快就过去了,由于苏联航空工业大发展,许多科研单位早在学生毕业前就把他们预定了。学成后的别列兹尼亚科被歼击机设计大师维克托·博尔赫维季诺夫领导的设计局收入麾下。1941年春,别列兹尼亚科偶然在实验室里看到一台样子古怪的“大爆竹”,经人介绍,才知道这是用来测试的“喀秋莎”火箭弹动力舱。思维敏捷的别列兹尼亚科立刻想到,既然火箭推进系统能够充当动力源,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替换歼击机上低效的星形活塞式发动机呢?他立刻和研究搭档阿历克谢·伊萨耶夫交流了想法,没想到两人“英雄所见略同”。

这个设想后来反映给博尔赫维季诺夫,这位心胸宽广的航空界前辈非常高兴,不仅放弃了自己原来研制的活塞式歼击机,还放手让别列兹尼亚科和伊萨耶夫研制新概念的BI-1火箭歼击机。根据任务分工,别列兹尼亚科负责机体设计,伊萨耶夫负责动力系统。博尔赫维季诺夫承担总体设计。1942年5月15日,苏联试飞员格里高里·巴赫齐安吉驾驶BI-1火箭歼击机完成首飞,不仅开创了苏联喷气式飞机的新纪元,也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水平的考试

1945年德国战败后,苏联从纳粹巢穴里缴获了大量有价值的技术资料,特别是导弹武器资料还惊动了斯大林,他相信苏联和美国在导弹研究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若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攻关,苏联很可能取得“不对称优势”。于是,苏联政府成立由国防委员会牵头的联合专家委员会,以便对德国V-1、V-2导弹技术进行调查,并为自己研制导弹提供理论根据。这个联合专家委员会堪称苏联“最豪华的科学大脑”,所有人都是军工领域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由于联合专家委员会拥有极高的权利。可以调阅大量从德国缴获和苏联间谍在西方搜集到的最新技术情报,因此对许多年富力强的武器设计师颇具吸引力。

为了获得委员会成员资格,别列兹尼亚科参加了严格的资格考试和答辩在一次手工测试中,考官要求参试者在5分钟内徒手完成一枚V-2导弹模型的组装工作。别列兹尼亚科竟艺高人胆大,主动要求盲试。他用黑布蒙住眼镜,仅靠手的触摸。在不到3分钟里就完成装配工作,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不已。最终,别列兹尼亚科如愿以偿。

1945年9月。别列兹尼亚科随联合专家委员会主席利夫·盖杜科夫前往德国,对V-2导弹制造企业和公司进行现场考察,寻找和挑选有关弹道导弹的研制资料、设备和专家。与他们一起前往德国的还有“苏联弹道导弹之父”——谢尔盖·科罗廖夫。在前往德国的列车上,两位未来主宰苏联导弹工业的大人物用桥牌打发时间。他们的桥牌很特别,每张都写满了外人看不懂的导弹技术参数和自己想要在德国获得解决的技术难题,列车员每次经过他们俩的包间时,总能听到一些如同外星语言的字眼。

当德国人的学生

苏联专家组赶到纳粹德国的图林根导弹工厂,按照盖杜科夫的分配,对V-1飞航式导弹感兴趣的别列兹尼亚科担任原德国西贝尔公司设计师海因茨·雷森格的助手,研制代号为“346”的带后掠翼飞航式导弹,其射程可覆盖大半个西欧科罗廖夫则师从前德国v-2导弹控制系统工程师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从事弹道导弹的研究。莫斯科非常重视这批德国专家,苏联兵器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副部长里亚宾科夫专程赶到图林根,经过一番调查,决定就地组建诺德豪森研究所,负责恢复导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苏联和德国专家都集中到一起工作。由于苏联人对导弹还没有形象的概念,诺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摸石头过河”,让德国专家静下心来,回忆整理出全套导弹生产组装流程。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雷森格每天吊着烟斗,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几张导弹结构图比比画画,时不时地用德语说出一些关键词汇,旁边的别列兹尼亚科则像学生一样进行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让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别列兹尼亚科整理出V-1导弹技术手册和生产规范纲要。更有价值的是,他们还把当年德国人提出而未来得及实现的超前设计方案也整理出来,使后来苏联反舰及巡航导弹研究水平跃上好几个台阶。

诺德豪森研究所只存在很短时间就撤消了,别列兹尼亚科带领专家小组回到苏联,他们上交的“346”号和“486”号导弹图纸受到军方高度评价。1947年,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飞机设计局的阿尔乔姆·米高扬慧眼识人,通过在政治局掌权的哥哥的关系,把别列兹尼亚科小组挖了过来,单独成立了米高扬155号设计分局,专门负责研制战术导弹。米高扬155设计分局的诞生,不仅改变了别列兹尼亚科后半生的命运,也使苏联结束了没有专门研制反舰导弹单位的历史。

初试啼声

别列兹尼亚科没有辜负米高扬的栽培,就在米高扬155号设计分局成立的当年,他领导的团队就拿出了KS-1飞航式反舰导弹(北约编号为AS-1)。该导弹其实是米格15歼击机的衍生产品,沿用米格-15的机体,装有一台涡喷发动机,射程达100千米。导弹前鼻锥内装有米格-15歼击机上的PR-5雷达测距接收机,可以接收岸上雷达站发来的目标舰艇方位参数。整个系统由数辆KrAZ-214卡车牵引的半挂车组成,包括导弹发射车、补弹车、油料车、无线电导引车等。

1951年10月13日,苏军总参谋部决定在黑海的克里米亚海域(今属乌克兰)进行KS-1试射,现场有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布尔加宁、朱可夫、库兹涅佐夫等诸多党政军高级官员观摩。导弹是从岸上向黑海上的靶船射击,发射阵地选在平坦的海岸。即便导弹在最大射程上脱靶,也不会飞到公海上去。发射

后,导弹在初始阶段采用预置指令配合无线电高度表控制姿态,助推起飞2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自动爬升到300米高度平飞。中段飞行采用指令驾束制导,可以修正弹道。末段进入半主动雷达制导,由岸上雷达照射目标提供信号源。抵达雷达开机点后,弹上雷达会接收到来自目标的反射信号,然后导弹对准信号源俯冲。最终,KS-1导弹在距靶船45米附近俯冲进水,炸起巨大水柱,靶船水下部分钢板被爆炸水压压变形。尽管没有直接命中靶船,但KS-1导弹的威力令苏联官员兴奋不已。要知道。这种命中概率还是比岸炮强多了,更何况实战中苏联岸防部队不会只发射一枚导弹。

在整个五六十年代。KS-1反舰导弹是苏联海防的主要武器,不仅岸防部队大量装备,就连海军航空兵的图-4、图16轰炸机也携带这种导弹的空射型在北极圈、波罗的海和堪察加半岛上空巡逻。后来,别列兹尼亚科带领分局又研制了KSS反舰巡航导弹。与KS-1不同,KSS加装了一台SPRD-15国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射程更远。随着KS-1和KSS导弹研制成功,别列兹尼亚科领导的米高扬155号设计分局开始名扬世界。

导弹吃掉驱逐舰

由于KS-1和KSS反舰导弹的体积和重量太大,再加上制导方式复杂,苏联海军舰艇很难受用。为满足新研发的“蚊子”级和“黄蜂”级导弹快艇的装备需要,1955年,米高扬155设计分局开始研制P-15反舰导弹(北约编号SS-N-2“冥河”),并于1959年定型。该导弹采用机电式末制导雷达,率先实现了导弹末制导自寻的功能,导弹自主搜索、捕捉和跟踪目标,实现了“发射后不管”,提高了发射平台的机动生存能力,具有很大的实战意义。

P-15导弹的雷达采用一维距离“线检测”的方法,距离搜索波门快速往复跳动构成距离搜索带,随末制导雷达天线轴左右转动对搜捕区实施带状线性搜索,并结合选择波门限制,采用目标回波“连续越出”的简单检测方法捕捉目标,为防止敌方侦察到圆锥扫描频率,提高导弹抗干扰性能,主动末制导雷达采用隐蔽式圆锥扫描体制,即通过旋转接头的内扫描获得目标偏离天线轴方位和大小的误差信号,使得雷达始终把天线轴对准目标位置,从而完成对目标的制导跟踪。雷达采用两个波段多个搜索频率,在导弹齐射时通过不同频率导弹的组合,具有一定的抗瞄准式有源干扰的能力,因此导弹的实战应用能力大为提高,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在埃及塞得港以北的地中海巡逻时(有说是航行),被隐蔽在塞得港防波堤内的埃及“蚊子”级导弹艇发射4枚P-15反舰导弹击沉。在这次战斗中,P-15导弹取得骄人的成绩在于其技术和战术突然性,在西方没有可用于实战的反舰导弹和对抗反舰导弹技术条件下打的一场不对称战争。“导弹吃掉驱逐舰”事件震惊了世界。P-15导弹不仅供苏联海军使用,还大量出口到许多其它国家,一度占世界反舰导弹生产和出口量的30%。别列兹尼亚科也因P-15导弹成果荣获“列宁奖金”。

和雷达作斗争

在苏联国防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关心下,1965年7月,已颇有科研成果的别列兹尼亚科脱离米高扬设计局,组建了独立法人资格的设计局。次年4月,该局被苏联政府命名为彩虹国家机械制造设计局,成为空对面导弹的“开发专业户”。令别列兹尼亚科意想不到的是,正在他的事业和家庭生活蒸蒸日上的时候,遥远的中东战争却带来了巨大影响。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闪电战争,苏联武装起来的埃及军队瞬间输得一无所有,以色列陆军占领了西奈半岛,以色列战机在美国大功率地面雷达的导引下恃无忌惮地从50~70米低空攻击埃军阵地,以色列战机还频繁出现在开罗上空,似乎向世界证明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在阿以双方宣布停战的这一天,乌斯季诺夫把别列兹尼亚科叫进办公室,对他说:“纳赛尔(埃及总统)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请求我们帮助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我知道,只有你能帮助我做到这点,我给你半年,时间就从现在算起。”乌斯季诺夫交给别列兹尼亚科的任务是研制出一种能捣毁以军地面雷达的空对地反辐射导弹。以军沿西奈半岛一线设立了多处大功率雷达站,严密监视着埃及空军和陆军的动向。

就在当天,别列兹尼亚科与助手一道赶往干旱少雨的奥伦堡草原,进驻到通古斯村。每到夏天,那里的气温即使在夜间也不会低于摄氏36℃,必须铺上湿床单,才能在酷暑中睡上几小时安稳觉。而在冬天,那里却有令人难以忍受的严寒和猛烈的狂风,让人从头到脚感到冰凉。别列兹尼亚科一头扎进这片草原,没有再回过莫斯科,没有见过女儿和妻子,在那里呆了不只是乌斯季诺夫给的半年,而是干了将近两年。

由于为丈夫担心和长期的紧张,别列兹尼亚科的妻子得了心肌梗塞。他得到消息后希望去医院探望。乌斯季诺夫不放,他对别列兹尼亚科说:“你又不是医生,没有你,他们也能行。”设计师从部长那里获得的唯一特许,就是与住在医院里的妻子通电话。每天一到莫斯科时间晚上20点整,他就在自己住的小房子里给妻子打电话,尽量给她安慰。

经过不懈努力,别列兹尼亚科与同事们终于在1969年拿出了可供埃及空军图16挂载的KSR-11反舰,反辐射两用导弹(北约编号AS-5),它不仅能打击航空母舰、驱逐舰及桥梁、发电站等目标。连伪装良好的地面雷达站也难逃一击。1973年10月6日。埃及空军第11轰炸机中队长穆巴拉克(即现在的埃及总统)亲自驾驶携带有KSR-11导弹的图16,率先突破以军防线,向西奈半岛上的以空军“老家”——比尔·吉夫加法机场和拉斯埃尔山雷达站连续发射多枚KSR-11导弹,均命中目标。这一战果使以色列空军在开战最初的12个小时丧失情报侦察和指挥调度能力,使埃军强渡苏伊士运河变成畅通无阻。这次战争结束后,埃及政府特意向别列兹尼亚利颁发了1.5万美元的奖金,他把这笔钱全部捐献给苏联国家福利院。

千古流芳

别列兹尼亚科一生共参与了16种反舰、对地巡航及反辐射导弹的研制工作,尤其是他主次研制的Kh-22空对面反舰导弹(北约编号AS-4),依然是俄罗斯图-95、图-22M3轰炸机的列装武器。他牵头开发的Kh-58反辐射导弹(北约编号AS-11)被公认为美国“爱国者”导弹MPQ-53相控阵雷达的最大克星。鉴于其在导弹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别列兹尼亚科被苏联政府授予3枚勋章和多枚奖章,还是列宁和国家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科学家。1974年7月7日,别列兹尼亚科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但他留下的技术成果仍然为俄罗斯国防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尼亚苏联导弹
武装保护苏联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发射导弹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