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德企之乡

2009-06-30唐志灏

关键词:太仓招商开发区

唐志灏

摘要:太仓作为中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德企之乡”。本文通过对太仓成为“德企之乡”发展过程的研究,多角度深层次探究其成因,同时指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探寻对策。

关键词:太仓德企之乡德资企业

0引言

位于江苏省东南端的太仓,东濒长江,南邻上海,总面积8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太仓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1年,1993年11月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建区以来,坚持以发展欧美企业为主的招商理念,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的德资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太仓已汇集100多家德资企业,成为德国工商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开发区,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德企之乡”。

1“德企之乡”特色

数量多、规模大。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落户以来,注册德企总数超过100家,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首家落户德企克恩一里伯斯公司已发展成固定资产超8亿元的集团企业,下设五个法人公司:舍弗勒公司由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发展成2亿美元,是集团总部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科技化、特色化。落户德企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产业,技术含量普遍较高,已有20多家德企被认定为苏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被认定为江苏省双密企业。

占地少、回报高。100多家德企累计用地不足2000亩,但亩均投资额达50万美元,亩均利税近60万元,人均产值超70万元,各项指标约占开发区总量的50%。德企非常注重环保,排放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2007年,德国萨克森州政府和江苏省环保厅牵头,在太仓成立中德环保技术合作中心,旨在把更多的环保理念和技术带到太仓。

2发展历程

2.11993—2000年,试探投资阶段1993年初,德国巴符州议员斯坦姆博士试探性地在太仓投下50万马克,创建了太仓第一家德企——太仓克恩一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随着公司在太仓的飞速发展、切身感受到太仓良好的投资环境,斯坦姆博士坚定了企业长久在太仓发展的信心,还向更多德国企业家现身说法,积极推介太仓,使这个当时在长三角经济圈中不起眼的城市逐渐为德国投资者熟悉。此阶段共有11家德企来太仓投资,但投资额都比较小,具有试水性质。

2.22001—2004年,夯实基础阶段这阶段是太仓大力调整招商思路、夯实招商基础的时期。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产业规模化、技术高新化、生态效益化”和“量质并举”,开发区步入节约高效发展之路,为下阶段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阶段新增31家德企。

2.32005年一至今,快速发展阶段太仓对德招商已形成自身特色,招商方式多样化:滚雪球式的以商招商,全天候的网络招商,定专题的项目招商,依靠专业机构的借力招商。区内德企总数突破100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开发区速度”。

3形成基础

3.1优越的地理位置。太仓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有30多公里陆域与上海接壤,是江苏接轨上海的最前沿。辖内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高等级公路42公里,太仓港为国家一类口岸,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已建成泊位32个,开辟54条国际国内航线。

3.2雄厚的社会基础。太仓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前十位,是江苏省首批6个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县(市)之一,荣获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市)、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等称号,已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

3.3超前的发展理念。太仓对外大力实施“拓展欧美”招商策略,每年派出数十支招商分队赴欧美进行投资推介活动,对内加强工业载体建设和功能配套项目建设。经济效益好、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品牌是落户欧美企业的主要特点,它们的到来,不仅优化了太仓利用外资的投资结构,而且推进了产业层次的提升,德企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3.4特色的招商理念。众多德企选择太仓,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仓特色的招商理念——“以商引商”。近年来,太仓先后与德国远东投资有限公司、德国伟思管理公司、德国巴符州国际经济合作协会、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中国一欧盟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办公室等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它们了解德国乃至欧洲企业对华投资战略,捕捉投资信息,掌握投资动向,跟踪投资进展,从而使招商具备广泛的信息来源、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明确的主攻方向。

3.5完善的政策支持。培植发展德企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工作上重点扶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德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德商说,在太仓投资,有亲、情、静的感觉。在太仓工作过的德国企业家更是对太仓情有独钟,舍弗勒集团前任总裁克罗斯特先生退休后在太仓成立咨询公司,以自身的深切体会,向德国企业家介绍太仓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投资的城市。

3.6稳定的人力资源。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政策引才、载体引才、活动引才,吸引各路英才落户太仓。全市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各类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8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104家,太仓市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这些载体和平台成为吸引人力资源的重要场所。

3.7首创的“双元制”教育。为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工荒”难题,2000年,克恩一里伯斯公司与德国巴符州政府、德国慧鱼公司、太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太仓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中心拥有完整的德国进口设备,由德国资深专业技师任教,学制3年,专业知识学习在职教中心完成,实践技能学习在培训中心进行,毕业考试由中德双方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实施。毕业学生将获得德国工商会颁发的培训证书、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双元制”职教模式不但为太仓培养出上千名技术蓝领,而且在太仓得到广泛传承,催生出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太创培训中心、德国工商会上海代表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等多个“双元制”人才培养基地。

4发展挑战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外向型经济面临着新挑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竞争,尤其是长三角区内各开发区的加速发展,导致日益激烈的地区竞争。“德企之乡”作为太仓经济

开发区对外的一张名片,要进一步做大规模、塑造特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除首期投资额3000万美元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外,缺少有影响力的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在产业上,虽然具有相似性,但生产关联度不强,互动性不高,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因此,区内的德企只能称作投资群体,其共同特征是德资,而从产业角度来看,是群而不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苏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迅速消失。以太仓为例,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呈加速趋势。虽然在短期内,德企并不会因为劳动力价格因素而撤资,但也不得不面对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这一不利因素。同时,随着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高端人才和技术工人缺乏成为阻滞德企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5对策建议

开发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走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德资企业投资质量、发展规模和综合效益,实现三者的高度统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升开发区项目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德资企业集群,打造德资品牌,注重规模型企业招商,实现企业集聚和企业规模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提高投资总量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引进新项目同时,加强对落户企业的后续服务,营造“你发展、我进步”的良好氛围,形成新办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的联动效应。通过政策激励,推进技术创新,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业务支撑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市场互补性强,资源相对集中的产业优势。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合作活力,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打造技术人才培养社会化大平台,构建起政府一企业一职业技术教育互动的推进机构与机制。围绕德企特色,着力引进一批在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做强做大德企特色产业。

6结束语

发展德资企业给太仓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的提升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力地提升太仓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太仓的产业提升和经济发展。研究“德企之乡”的发展之路,对其它地区的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太仓招商开发区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招商合作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