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僧是怎么成佛的?

2009-06-29周方银

百家讲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经书观音悟空

周方银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一路经过千辛万苦,历经磨难和考验,终于取得了真经,如愿成佛。但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还是有别的玄机?

取经是个大肥差

取经这件事,表面看历经千辛万苦,没人愿意受这罪,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孙悟空十几年前还在五行山下服刑,后来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放出来后,经过14年就已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这个过程不超过500年,因为镇元大仙让弟子好好接待唐僧一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可见那时金蝉子还在天上。

相比之下,镇元大仙自已有48个弟子,其中清风和明月都分别有1320岁和1200岁了。清风、明月在修道过程中吃了很多苦,而所得却相对有限,虽然有镇元大仙这样的名师指点,迄今还只是童子而已。这样看来,取经事业绝对是一条快速成佛的捷径,是一个超级大肥差。

对这样的说法,有人会不同意,认为在出发之前,唐僧、悟空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好的结果。但就算唐僧、悟空不知道,安排这次取经活动的如来事前应该知道吧,因为这个结果是由他的意志所决定的。可是,如来为什么要把这么个大好事安排在唐僧、悟空头上呢?

当然,在取经队伍中,并不是每个人得到的好处都这么大,对猪八戒、沙僧来说,与取经过程中付出的成本相比,收益似乎不算特别吸引人,对八戒来说尤其如此。

在如来给取经队伍论功行赏时,猪八戒感到不公平,竟然嚷嚷起来:“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八戒话里面的“他们”指的就是唐僧与悟空,不过他感到不公平,可能并不是拿自己与悟空相比,而是与唐僧相比。他觉得连唐僧都能成佛,自己在取经过程中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却做个净坛使者,是不是有点儿太低,太说不过去了。其实,八戒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在取经路上,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也一直在暗中保护唐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唐僧等人功成,五圣成真之际,他们却没有任何封赏。

乌巢禅师是世外高人,平时并不过问政治,但以他的政治觉悟,一看到唐僧带领的取经队伍,便本能地认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的机会。见八戒跟着唐僧,他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第十九回)他觉得八戒能进入取经队伍,是一个天大的造化。

取经行动是一个一石数鸟的安排,一方面借这次机会把经书送到东土,在大唐扩展佛教的势力。另一方面,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纳入门下,收编一些在玉帝体系中受排挤的势力,虽然这几个人似乎算不得什么,但由此发出的信号所能够产生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这会对那些在天庭混得不得意的神仙产生莫大的吸引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取经行动是一项能大大增强西天“软实力”的行动。此外,如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把自己看中的金蝉子提拔起来。

取经行动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把经书传到东土。依如来的说法,西天取经的原意是为了普度众生,如果这样,唐僧历经艰辛取得真经后就应该留在大唐,像历史上的玄奘大师那样翻译著述并传播,为普度众生奉献自己的一生。但结果却是,当唐僧一行回到东土之际,唐太宗想请唐僧将真经演诵一番,唐僧刚要演诵,八大金刚就从半空中现身高叫:“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天去也。”于是唐僧将经卷丢下,相随腾空而去。这就说明,经书并不一定非要由唐僧送到东土,才能达到在中土宣传佛教教义的最大效果,由别人取回去并没有太大分别。

在狮驼岭一役,孙悟空在三个妖怪的手下遭到挫败之时,就觉得取经行动是如来坐着没事瞎折腾出来的,如来其实合不得把经书送到东土。孙悟空想的其实是再浅显、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如果如来的目标只在于把经书送到东土,唐僧领导的队伍,也可以在徒弟的保护下腾云驾雾前去,这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让东土之人早日见到经书。何况,以如来的手段和神通,要把经书送往东土,可以通过很多种更容易的方式做到,但如来非要他们“苦历千山,远经万啦”,不仅增加了取经队伍的难度,也增加了佛祖、观音工作的难度。这肯定是另有所图,而且所图非小。

其实在此以前,就有多支取经队伍试图前往西天,仅沙僧在流沙河就吃掉了九个取经人。沙僧曾这样对观音说:“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由于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在“鹅毛也不能浮”的流沙河中沉不下去,他便“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这充分说明,光有虔诚之心是不能保证真能取到经书的,因为路上死的人太多了。可见,到西天取经这样的好事,不会随便落到那些背景不清、来历不明的人头上。

如此看来,取经行动的主要目的还在人事方面,以孙悟空而论,从玉帝那里转到西天,给予一个相应的级别是符合官场规则的,但要越级提拔金蝉子就难了。

金蝉子混进取经队伍

为了使金蝉子成为取经队伍的掌权人,如来先把他贬到东土,取得大唐国籍,从而有了进入取经队伍的资格,然后又派遣心腹观音菩萨“寻访”取经人。这就相当于先把自己看中的人放下去,然后再派遣自己信得过的人下去挑选“干部”后备人选,这么一放一收,就实现了培养的目的。

我们看一下确定取经人的过程:

如来说:“怎幺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如来觉得东土的人品、修养不好,希望找个信佛的把经书传送到东土,劝化众生。如果从完成这项任务的角度选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很多人都能做到。按这个标准选人,可选的人很多。

如来说“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人去也大有深意。观音出来主动承担这项任务后,如来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不过是找一个善信之人,怎么要用到观音神通广大的本事呢?这里的神通广大显然不是指观音的识人之能来说的,而是指另外两个方面:一方面,观音善于揣摩如来的心意(如来属意的取经人选是被提前贬入凡尘的金蝉子,这一点不能明说。但如来确信观音能想到这一点);另一方面,观音有能力把事办成(观音却能知过去未来。她一定能找到转世后的金蝉子)。所以,观音是此去寻找取经人的不二人选。

观音领了如来的佛旨以后,在长安寻访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碰到“真正有德行的”(其实重点当然不是碰到的人都没有德行)。正在这个时候,唐太宗要办水陆大会,并让玄奘做坛主。“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菩萨欢喜不是因为玄奘德行高深,而是因为

这“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更妙的是,原来金蝉子转世是观音一手操办的。看到这里,佛祖说的“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方可去得”的含义就再明白不过了。

观音“见得”法师坛主是金蝉子,并不是说她亲眼见到了玄奘,而只是说她“知道”的意思。为什么说“见得”不是“见到”的意思呢?原来,观音在水陆大会的第七天才决定亲眼去看一下,她对木吒说:“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哪一门经法。”显然是没有见面就知道此人是金蝉子转世了。

金蝉子被以“不认真听讲经”的罪名贬下界去,应该是在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不久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下界后,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如来这一手颇为高明,如果在取经行动开始前二三十年把金蝉子贬下界去,那他培养自己人的意图就太明显了,而在几百年前就把他贬下界去,这招棋就埋伏得很深了。

如来的帝王心术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给了如来一个采取行动的契机。如果没有悟空被压这件事,如来就不会找借口把金蝉子贬下界去,毕竟再找个合适的理由把金蝉子重新提拔回来是很困难的。现在有了一个像孙悟空这样身份的人做大弟子,那么,金蝉子重回西天之后,身份地位想不高都不行了。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不大大利用一番实在太可惜了。

唐僧要做悟空的师父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孙悟空是出了名的顽皮。为了让唐僧坐稳师父的位置,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就开始考虑在什么情况下把他放出来。如果由自己放,一来没有什么意思,二来也太便宜孙悟空了,而且无形中贬低了自己,抬高了悟空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的二弟子贬下凡尘,然后让他把悟空放出来,这就给金蝉子做了一个天大的人情。从此以后,孙悟空就欠了唐僧一个很重的情,以此为基础,唐僧做悟空的师父就名正言顺了。唐僧有了大徒弟后,自然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收伏二徒弟和三徒弟,一支队伍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如来的这一手玩得颇为高明而且非常成功。对于师父救自己逃离苦海,悟空一直心存感激,至少在口头上始终如此。在三打白骨精一役中,悟空曾给唐僧跪下叩头,说:“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在黄袍怪一役中,当猪八戒请回孙悟空时,小猴们见悟空要走,慌忙拦住他,求他别走,悟空说这可不行,“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

唐僧的思维局限

很多人说,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到不了西天。可唐僧本人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只要有观音、佛祖的支持,自己就可以到达西天,所以在取经路上,他数次坚决地要赶走孙悟空。他不知道,到了西天后给他安排的职务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他的大徒弟为参照系的。如果唐僧就带着八戒、沙僧到西天,那怎么好给他安排高级职务?

其实只要有如来、观音的支持,没有孙悟空的取经队伍也是可以到达西天的,毕竟很多妖怪孙悟空也不是凭自己的本事打败的。但如来、观音的意思很清楚,他们选来保唐僧的就是孙悟空。由孙悟空保唐僧到西天。能够更好地达到宣传、教育以及选拔人才的多方面目的。由孙悟空保唐僧到西天,与另找一人保唐僧到西天的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唐僧没有如来站得高、看得远,他不知道佛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丁点儿事,总觉得悟空与他不和,却没想到如来对整个取经活动有着通盘的考虑,这件事从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就开始谋划了。唐僧要是赶走了孙悟空,那不是釜底抽薪,把取经行动的本意给掏空了吗?如来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把这个不好管的刺儿头放在取经队伍内,再由唐僧给带好了。这样,就可以借取经路途之机,向整个天界社会展示取经队伍的能力与业绩,同时也通过取经队伍内部的和谐,展示唐僧的“领导”能力,如此,才好名正言顺地把他安排在高级官职岗位上。只可惜,唐僧只知道死背佛家经典,没有政治家的视野,哪能明白佛祖的这些心思。

猜你喜欢

经书观音悟空
“帅”悟空来也
观音送子图
悟空戏八戒
卷轴:雪
单宝塔诗
雨中的人
经书面条
经书面条
缘来缘去
自己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