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的合作学习刍论
2009-06-29贾梦姗
摘要:合作学习就是团队化学习,让学生通过组建优势互补、相互督促的学习团队,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合作学习理念引入职业教育中,对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合作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职业教育;英语教学;集体主义;任务型教学
作者简介:贾梦姗(1976-),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与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5-0028-02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noots首先提出和使用,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现已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各种教学中。该学习理论侧重以群体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是对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早在1896年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担任协助、支持和辅导作用教育理念的一种极大发展。
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然而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与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关于“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要求学生能全面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语言交流的活动是孤掌难鸣的,必须有交流的对象才能进行。本文以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合作学习为个例稍作探讨。
二、当下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虽然有的院校已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合作学习小组随意划分
大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不是固定的。大多数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言语活动时,喜欢根据学生上课时所坐的座位,随意指定邻座的几个同学进行分组合作。以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势必造成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不稳定性。因为各小组成员会随每节课的结束而自然解散。这样分组往往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只是出于友好关系或是由于教师的指定而组合,彼此之间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学习特长、个性特点都容易忽略。
(二)合作学习目标的缺失
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生完成学业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老师没有给学习小组定下适当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定会对该学习方式感到茫然。教师叫学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就解决什么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目标,学生们都处在一种对老师的指令等待中,缺乏合作的积极性。
(三)合作学习任务设置欠科学
如果学习任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求过高或低,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能开拓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具有启发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做到难易结合, 尽量使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教师“点金乏术”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在教师面前,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依赖感与顺从感。对他们而言,老师所说的话就是言重九鼎。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势必要求教师给合作学习小组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三、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合理进行分组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做到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正确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这样既保证了各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又给学生创造了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另外,教师大可给予学生以较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令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不妨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者是同宿舍的同学进行自由组合。其次,要科学安排座位。座位应根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目标、性质和人数安排。例如,在开展讨论活动时,在划分了小组后,每小组必须安排一个学生做主持人,而其余学生的座位可设置为“U”字型。这样的座位安排有利于讨论的面对面展开。该座位的安排可以缩短学生间的空间距离,便于学生交流,而且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为教学中合作学习所开展的各种言语活动提供合作的机会。另外,当学生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产生质疑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晓之以理。
(二)潜精积思——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任务型教学(TBLT,即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所谓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说明该小组的合作学习是成功的。这与传统的课堂言语活动大相径庭。因此,合作目标结构建立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而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又产生了积极而意义深远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好坏。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运用好合作学习中常用的pair work, group discussion等方法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必须注意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要让他们既能体验挑战带来的愉悦,也能对失败泰然处之。
(三)点石为金——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与辅导者,负责组织、辅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重视引导。如果教师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极有可能会只是流于表面,甚至可能出现倡而不和的尴尬场面。所谓合作,即要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之间填补信息差。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是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应该考虑的要素之一。因而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处心积虑,以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以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在让学生做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做到经常互换角色,使他们能够承担在合作学习中的任何角色。另外,教师还需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内外合璧——课内外合作学习的结合
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如果能够对课后的时间加以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效能必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通过言语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任务延伸到课外,能促使学生在课外也能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日月合璧——长短期合作学习的结合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非朝夕之功。教师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制定长短期的合作学习计划,即学习小组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分别确立长期与短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地点、内容和方式,控制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计划的实施等。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浮气躁的消极情绪。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包括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四、结语
目前的英语教学班级普遍人数较多,但授课时间有限。英语教学是一种与“合作、交流、互动”紧密相联的语言教学。合作学习小组的实践则提供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言语活动之中的方法与途径。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故该过程可以大大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合作学习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协助与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如何将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发挥到极限,以及如何指导好学生的学,对高校教师而言,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无论从合作学习动机的角度还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方法都是一种极为有利的教学方法,将它恰当运用到职业教育中是大有裨益的。合作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5.
[2]郑刚强.有效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08(7):40~41.
[3]Lee, J. Tasks and Communicating in Language Classrooms[M]. Boston: McGraw-Hill, 2000.
[4]Prabhu,N.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Ellis,A.K.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s[M].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Inc,1997.
责任编辑徐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