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研一体化的耐心
2009-06-29
1999年以77亿美元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种子公司——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后,杜邦开始涉足种业。
杜邦先锋种子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刘石曾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虽然当时几家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把生物工程技术研发推向市场,但如果没有种子这个载体,很多技术没办法实现其价值,没法传递到市场,于是就开始收购种子公司。”
刘石认为,种子公司对于农业的贡献非常大。“国外有一个统计,过去一百年来农业增量提高60%是种子公司贡献的,但过去种子公司的价值没有被意识到,所以种子公司处在小而分散的状态。在中国有3000多家农作物种子公司,这在其他行业很难见到。生物技术出现后,种子公司有了整合的趋势,因为分散使技术很难传递到市场,于是出现了并购。”
“因为生物工程的出现,整合了这个行业,在生产规模的先进程度上来讲把种子摆上了新的阶段,可以说由于生物工程的出现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整合和技术的发展。”刘石说。
对包括杜邦先锋在内的众多国际种子公司而言,中国的种子市场十分庞大,但还称不上成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跨国公司高管指出,“中国种子行业的分散性是特别明显的,从产业化来讲还是个起步阶段,也就是打破过去的所有制,从国有到市场化。”
上述高管认为,现在国内经营农作物的公司有3000多家,这些公司从规模和研发投入上都是非常有限的。“(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体制的问题,一个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保护,没有人愿意在研发上进行投入,投入了也很容易被别人复制。”
因此,在1997年杜邦先锋北京办事处成立后,次年,就建立了铁岭研究站,保证技术先行。2001年,杜邦先锋开始打造自己的商业团队。
2002年12月,杜邦先锋与登海种业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了股份比例为49:51的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针对中国北方生产夏季玉米种子。该公司于2004年开始商业销售。四年后,杜邦先锋和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成立了第二家合资企业,针对中国春玉米地区供应玉米杂交种子。
另一方面,杜邦先锋也已根据中国国情建立自己的育种基地。
据刘石介绍,“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曾从美国带了一些东西进来,但是经过测试,表现不够好,因为它是在美国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会水土不服,这也是先锋在中国国内建立育种站的动因。后来在中国建立育种站,在这个环境中筛选适合中国的品种,这样的效果就非常好。现在全国有十几个品种通过省和国家的审定。”
在中国育种基地项目上,杜邦先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我们在中国(的育种基地)是跟一个村一个村地签,要给预付款,提供帮助,在年底之前完成所有结算,大概一亩地1000多块钱左右。种籽是我们来育,生产的时候跟农民签合同,他们按照我们的技术标准种植,我们的技术人员直接管理他们的田地,监督。实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体系一个是执行力度。”刘石说。
杜邦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1996年开始进行科研投入起,该公司用了10年时间才实现盈利,体现出足够的耐心。“其实大家现在还是比较急功近利,比如考核体系,这样做事情就比较注重短期,只看眼前。杜邦则认为应当先让农民赚钱,否则我们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