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4月份CPI、PPI数据
2009-06-29刘振冬方烨
刘振冬 方 烨
翘尾因素主导CPI继续下行 6月物价或将恢复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价格数据,其中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5%,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6%,这是PPI连续第5个月负增长,CPI连续第3个月负增长。不过,不少机构和学者均乐观地认为,导致CPI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仍是翘尾因素,下半年物价或恢复正增长。
翘尾因素主导物价下行“4月份的CPI增幅延续了上个月的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导致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翘尾因素,4月份翘尾因素达到-1.9%。如果扣除翘尾因素,当月CPI的新增因素其实是正增长0.4%。今年1至4月份CPI同比下降-0.83%,而其中翘尾因素为-1.53%,表明1-4月份CPI新增因素为0.69%。由此看来,通货紧缩的压力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大。”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
“2008年是通胀严重的时期,CPI、PPI和去年同期相比有了下降是正常的。未来不会是通缩,不是价格稳定就会是小幅的上升。原因在于,现在市场流动性在不断增加,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经济也在好转,价格不会长期下行,也不会像去年同期涨的那么猛,走势会相对平缓。”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认为,CPI和PPI连续3个月双降,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去年,全球经济,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都是从高点一下子跌到低点,所以导致翘尾因素特别大。预计下半年CPI和PPI将出现反弹,恢复正增长。
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认为,4月份CPI、PPI连续走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需求没有上去,出口下降的态势还没有扭转,国内需求疲软。而在此情况下,生产已经开始加快,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造成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发展。另外,2008年的同比基数过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近期价格走势仍处下降通道唐建伟认为,由于近期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因此短期内物价仍会保持下降趋势。首先,近期猪肉价格主导的食品价格回落仍将持续。据国家发改委专家预计,猪肉价格下跌的过程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才结束,由于猪肉价格在我国CPI中占有较大权重,因此,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会继续拉低CPI。其次,非食品价格短期难有起色。虽然PPI每月的环比降幅在逐渐缩小,但由于实体需求的恢复仍需要时间,从近期国内发电量增速下降有所扩大可以看出,目前一些重工业行业仍处于去库存化的过程中,需求的恢复并不会很迅速,因此短期内非食品价格仍将处于负增长阶段。另外,年内我国出口形势根本好转的可能性不大,促使许多企业将出口转内销,这将增加国内商品供给,给国内物价形成向下的压力。
东方证券分析师高义认为,4月份物价下行,除固有的翘尾因素仍然是主要原因外,季节因素影响下物价环比下降也是重要因素(过去多年4月物价环比均有下降,平均降幅为-0.14个百分点)。而造成物价环比下行的主要是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下半年物价或回正增长“虽然,上半年物价负增长仍会持续,但随着CPI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下半年国内需求的逐步回升,物价降幅将趋缓。同时,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有上调空间,且国内投资的增长也可能推动部分生产资料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故此,下半年国内物价可能重回正增长,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唐建伟说。
“预计下月CPI降幅收窄、PPI继续回落。根据近期农业部和商务部相关资料,初步估计5月CPI为-1.3%左右,降幅可能收窄,PPI继续回落,初步估计在-7.2左右。”高义表示。
东方证券的点评报告表示,从近期农业部数据看,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相对4月有所回升,猪肉价格可能受流感病毒影响会有所下降,但可能降幅会收窄,预计下月CPI可能环比有小幅下降,但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要减少0.4个百分点,初步估计5月CPI为-1.3%左右,维持平稳状态。从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看,矿产品、黑色金属、建材产品有所回升,但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农资产品等价格仍有回落,再加上去年基数原因的影响,预计PPI还会继续回落,初步估计5月PPI在-7.2左右。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发表报告表示,中国4月份的CPI继续出现负增长,但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情况下,通缩忧虑渐见平息。未来数月CPI仍会处于通缩区域,反映去年的高基数及外围需求的疲弱。不过,随着经济继续复苏及信贷增长继续扩张,下半年消费价格将会出现上升趋势,而对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将鼓励消费开支。
对通胀抬头的担忧上升“虽然近期物价仍将下行,而且年内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极小,但我们对未来国内通货膨胀再次抬头的担心正逐步上升。”唐建伟表示,这主要基于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胀预期,以及近期“猪贱伤农”或将导致我国物价的“猪周期”再次出现。
唐建伟认为,由于美国和欧盟都先后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市场开始担心未来全球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我国一季度信贷的高速增长之后,央行表态仍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短期不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对物价的推动作用有一年左右的时滞,今年以来信贷加速已经开始转化为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因此明年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货币政策可能维持“真空” 双率下调可能较小
虽然,4月份CPI和PPI的双降走势给降息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但是不少机构认为,近期货币政策仍将维持不变,利率和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较小。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货币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在经济数据没有根本性好转之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应该保持,但具体的政策措施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一系列经济金融因素综合考虑,保持其灵活性。考虑到加息是应对物价上涨的主要工具,所以在近期流动性比较充裕的背景下,央行不宜再将利率水平调得太低,以免将来通胀预期再起之时加息步伐恐难及时跟上。
“近期货币政策可能维持‘真空。”东方证券分析师高义预计,利率和准备金率近期下调的可能性较小。二季度外需状况会有所好转,今年名义贸易顺差仍将大幅增长,因此外汇占款规模仍将维持增长(前三月总共增加约4200亿元),加上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仍达到2.28%,因此预计准备金率近期下调的可能性较小。
高义认为,就央行的意图看,降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通缩、刺激经济。从防通缩看,尽管二季度CPI和PPI还可能继续下行,但从翘尾因素看,物价的底部将逐渐明朗,在7月份见底回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缩状态仍将延续,但程度较轻、时间较短,为防止通缩而降息的意义不大。从刺激经济看,经过去年的大幅降息,企业的贷款成本已经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了大幅增长,而降息对刺激消费的短期作用并不大,反而可能会增加银行业的风险、加重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因此尽管央行存在降息空间,但近期下调利率的可能性较小,政府可能更多的会为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变化预留政策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也认为,目前的经济数据本身不会影响到政策的出台,现在的通缩很大是因为翘尾因素,政府不会因为单个指标出台政策。
“自从2008年较后时期,人民银行已进取地放松货币政策,今年首季本地银行的新增贷款更创纪录,持续的货币供应扩张将增加通胀压力,不过,在政策制定者对经济复苏之路相当有把握之前,当局不可能改变货币政策立场。”摩根大通的报告表示。
“面对通货紧缩,我们期待2009年在经济恢复之时,有一次27个基点降息(保持一个积极的实际存款利率)和足够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而且,通缩也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创造了空间,但是随着经济的向好,一季度快速的信贷增长,以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使得采取进一步措施的紧迫性逐步降低。”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
猪粮价格比降至6∶1 警惕“猪周期”再次出现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价格数据,占食品价格权重较大的猪肉价格仍保持较大的跌势,有专家认为,“猪贱伤农”将为未来猪肉价格上涨埋下伏笔。
“猪肉价格继续回落,可能正在接近底部,但未来可能出现反弹。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曾有所回升,但随后快速回落至11.3元/斤,已低于2007年9月以来13.5元/斤的平均价格。而从四川泸州仔猪批发市场价格来看,毛猪、猪肉、仔猪的大宗价格已经回到2007年4月的水平,这正是上一轮通货膨胀快速显现的起点。由于粮食价格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猪粮价格比例继续下降,目前已接近6:1的警戒线,进一步下降则可能引起养殖户过度宰杀母猪的情况、进而引发未来猪价上行的压力。”东方证券分析师高义表示。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近期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已经出现“猪贱伤农”,这将导致我国物价的“猪周期”再次出现。2006年上半年全国猪肉均价跌至每公斤10元,“猪贱伤农”让不少养殖户挥泪大量宰杀母猪。而到2007年上半年,由于供应减少,猪肉价格开始疯涨,平均每公斤超过20元,同比上涨86.5%,而这一期间猪肉价格的疯涨也推动国内CPI的持续上升,这就成为了中国经济中的“猪周期”。
“金融危机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使得目前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跌至近两年最低,‘猪贱伤农可能导致原来投入养猪行业的人力和资金大规模撤出,而猪肉供应量减少,这将为未来猪肉价格上涨埋下伏笔。”唐建伟说,“猪周期”再现的可能性正逐步上升。
唐建伟认为,食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一直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周期出现的主要原因。而要稳定食品价格,除了政府必要的干预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完善而敏锐的市场调控和防控机制。从长远看可考虑尽快上市生猪期货等金融产品,在给市场提供周期性价格信号的同时,也可为市场提供部分对冲农产品周期风险的工具,避免出现农产品行业“大起大落”的怪圈,也可减少我国经济中“猪周期”出现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