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我爱你
2009-06-29王忆平
王忆平
父亲的标准和做法往往是严酷的,不合情理的,甚至有些残忍,但父亲的眼光也是远大的,理性的,充满了前瞻性的。
当我的女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她的手脚总是不能很好地配合,头吃力地抬着,双臂盘在一起,用类似匍匐前进的姿态,拖着两条小腿在床上挪动。每当这时,我都要用手将她的腿弯曲下来,好让她学会手脚并用地爬行。但女儿好像总是学不会,一松手,她立刻又改成原先的匍匐动作,谁看了都笑,说这孩子不会爬呀。
所以,当客人来家或者在公园的草地上,我不愿意让人看到女儿笨拙地爬行,只要她作出爬的苗头,我会立刻将她抱起来,或者让她在被子、枕头的围城里坐安稳。我觉着我自己的脸会红,因为大家会把女儿这个滑稽而又不标准的爬行动作归于我这个父亲:这个笨爹,连爬这么简单的动作都没教会孩子。
为了让女儿尽快学会标准的爬行动作,我这个急功近利的爹开始挑选开阔安全的训练场地,经过一番筛选,我决定带女儿到黄河洛口码头附近的沙滩去练习。
星期天,我带着女儿乘坐公共汽车,再转乘轮渡,便来到了一大片松软的黄河滩地。模仿是孩子最基本的能力,我首先做了一个标准的爬行动作,然后,回过头来对女儿喊:“娃,爬到爸爸这边来。”
起先,女儿好奇,只是发愣,我便继续向前爬行几步,眼看着爸爸离她越来越远,女儿竟然大哭起来。但是,我没有回去抱她,只是大声喊:“娃,过来啊。”就这样来回几次,女儿开始不哭了,终于,她把匍匐的动作换成了手脚并用。人被逼急了,开天目就是瞬间的事情,小孩子也是这样。
不过,有一次让我惊了一身冷汗。女儿大概熟悉了黄河滩的环境,在我不注意的时候,竟然自己爬到黄河滩的浅水区了。我踩着松软的泥沙疾跑过去,把女儿倒提着脚一下子从水里提溜上来,女儿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竟然还冲着我咯咯笑。
大概就是父亲从小给了她这样的胆量,多少年以后,在法国的女儿独自一人游欧洲各国,登阿尔卑斯雪山,去马赛,到瑞士,访荷兰,参加郊外农场主的别墅晚宴,并且从容面对奥运圣火传递时,不明真相、同情藏独的外国同学对她的语言攻击和挑衅。甚至,女儿还能承担接送法国房东的孩子上学放学的任务,每趟5欧元。我这个胆大的爸爸,一再嘱咐她:安全第一,千万小心!和女儿相比,我倒成了胆小鬼了。
父亲、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区别在于:母亲总是希望孩子“开始行动”,而父亲则要求“这样行动”;母亲会为孩子每一个开始倍加欣喜,父亲会为孩子的开始不合乎要求倍感沮丧。于是,你会看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他成长影响最深的,就是父亲的榜样,就是父亲的标准。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思想家、作家米歇尔·德·蒙田在《论孩子的教育》一文中,曾经回忆了这样一段经历。在蒙田还没有开口学说话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用很高的薪水为他聘请了一位说拉丁语的老师。父亲给母亲、女仆和家里所有的人制定了一个不可更改的规矩,只要在小蒙田身边,只能对孩子说拉丁语,哪怕就是凑合着表达一个意思。就这样,蒙田在七八岁就通读了奥维德长达15卷的神话叙事诗《变形记》,这本书就是用拉丁语写作的。在小学用法文翻译拉丁文的语法课时,小蒙田拉丁文的天赋和水平让他的老师瞠目结舌,自惭形秽。蒙田广泛涉猎拉丁语名著,终于成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
父亲的标准和做法往往是严酷的、不合情理的,甚至有些残忍,但父亲的眼光也是远大的、理性的,充满了前瞻性的。我女儿现在英语、法语的水平很高,用德语也能交流,这和她在小时候我不断强化她的语言训练有很大关系。
女儿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让她看图说话。我这个爸爸老师先拿出一张图画,绘声绘色地讲述画中的人物、情节、细节,编造一个完整的,合乎情理的故事。然后,再换一张图画,让女儿学着我的样子也讲一个,我还用录音机给他录音,然后让她自己听自己讲的故事,让她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但是,由于图画的题材和幼小女儿注意力分散,她或者不能理解,或者不感兴趣,继而产生厌烦心理,每当我拿出图画来的时候,她就故意打岔。有一天,女儿竟然罢工了,任凭我怎么诱导,她就是不说。我急了,在她的大腿上狠狠扭了一下,并大声呵斥。女儿哭得惊天动地,我只好收工。第二天,我仍然准时开课,她学乖了,但明显能看出女儿希望能只说一幅,但我规定的任务是最少三张,到了第三张,她不想说了,并且向我示威,把图画本扔了。我照例又朝她的大腿上狠狠扭了一把,这一次,女儿哭着喊出了一句让我极度震撼的话:
“爸爸,太疼了!”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罕见地用了一个程度副词形容她的痛苦,如果不是我这个狠心的爸爸下手太重了,她怎么能吐出这个词来啊!看着她可怜的样子,我内心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扭过女儿。
太疼了!当年母亲在我幼年不听话的时候,就这样扭过我,那种钻心的疼痛我体验过,也曾大哭过。女儿说出了我小时候的感觉,我对自己重演这一幕感到揪心得难受,女儿的疼连着我啊。现在,我想通过这篇回忆,向我的女儿郑重地道歉:对不起,我亲爱的女儿,爸爸不该那样狠啊!
孩子的悟性,一定是在与外界的接触、与他人的交往中受到启发而得到提升的。每个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胎教的鬼话莫要相信。孩子后天的教育,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能力智力培养启发,总是能让他们冲破年龄的局限,探知到更广泛、更有趣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是孩子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问为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保持着很高的好奇心,这个娃娃的将来一定有出息。当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要懂得方法,要学会调节,学会把速度保持在恰到好处的程度。家长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直到屈尊俯就于自己孩子稚嫩的步子,耐住性子。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上山的步子要比下山的步子更扎实,更牢靠。
我不知道给女儿读过多少诗歌、散文,让她背诵了多少唐诗宋词的名句。我记得,有一个阶段,我一直保留着睡觉前给女儿朗诵文学名著的习惯。晚上,她们娘儿俩倚在枕头上,我则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诵读。那天,我朗诵的是余杰的《活着》,念到主人公承受着接二连三的打击和压力,依然表达了要坚韧豁达地活着的信念时,女儿先哭了,她妈妈也哭了,我也哭了。
冬天,我们住的小屋非常寒冷,早上脸盆里的水都会结冰,下雨时房顶会漏水。但暖色的灯光下,我们仨沉浸在感人故事的情节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未来的希望就是女儿的希望,女儿的希望就是父亲的目标。父亲就是这样,改变不了自己,就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也许,就是父亲的这股子劲头,让一个个家族希望不灭,薪火相传。
去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法国五年的留学回到国内,并且又以第一名的应聘考试成绩被一所外国语学校录用为高中法语教师。作为父亲,我依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引导。那天,我们爷儿俩找到了一家西餐厅,边吃边谈。我大概用了三个小时,给女儿讲课型,讲板书,讲教学节奏,讲互动环节,讲怎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怎么发挥个性的魅力。
女儿专注地听着,不过,此时她已经是25五岁的大姑娘了。她受的是正宗西方的教育,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经济顾问就是女儿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导师。但女儿还是给了我极大的面子,耐心听我絮叨完毕,然后给我敬酒,说:爸爸,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且,我还要继续读博士,你的“造女”计划,一定能成功的。
果然,教师节以后没几天,刚刚当了两个月老师的女儿,给我看了她的学生送给她的很多贺卡,上面写满了对女儿的赞美之词:高雅,矜持,有风度,有气质,威严,教学水平很高,有爱心,知道尊重学生。有一位女生还这样写道:老师,我更想把你当成自己的姐姐。
我看了,眼泪汪汪。我知道,我这个父亲的苦心没有白费,我为自己的女儿倍感骄傲。
编辑·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