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6-29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李 颖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充分认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尽快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正确轨道上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生活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成才,更重要的是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纵观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着思想认识误区、教育形式单调、受益面不广、专业师资短缺等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以便更好地调整自我、适应社会,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二者之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的重点是着重于人的社会化的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显然,前者更注重学生的思想,而后者则更侧重学生的心理。许多教育工作者误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或品德教育,在心理咨询中照搬套用思政或德育工作的经验、方法,违背心理咨询的原则、特有规律和要求,往往对咨询对象的心理产生负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途径单一,受益面不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

当前,高校已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实施起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长期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内容,尤其是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哪些途径方式开展方面存在许多迷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多数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诚然,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个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咨询,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有的高校片面强调开设心理知识类课程,将心理知识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科学分析不够。而有些高校在心理咨询中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这些错误倾向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

3.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匮乏,队伍非专业化。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足,已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一大障碍。目前国外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500到2000,而我国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从专业素质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精通心理咨询辅导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中专业出身者少,且兼职居多,接受培训、学习进修机会较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4.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工具,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但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意心理迷失、角色心理混淆、交往心理失衡和道德心理失范,同时由于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互动,使得青年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孤独感日益严重,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些负面影响必然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心理健康、秩序和安全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充分认识当前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决定的。

未来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任务。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身心疾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然而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将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将会体验到伴随成长的苦恼、焦虑、郁闷、孤独、彷徨、悲观、失望和恐惧。大学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三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三观”的确立。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3.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两方面若配合得当则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使教育更有成效。对心理、精神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的、思想认识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对因这两方面因素交织而产生的问题,可以从心理方面切入。

2.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途径,扩大受益面。

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开展针对个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重视课堂教学、课外渗透和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这些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大学生心理社团,以及自我、家庭和同学“朋辈”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设专业化的队伍。

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一批懂心理、会教育的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必须下力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针对当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必须下力气加强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同时,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重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网络发展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本身就是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网上心理辅导,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学生主动讲出心理话,因而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大学生网上易形成道德心理失范,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同时要加强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工作,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网上监控。

总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跨世纪的高质量的人才,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成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这就需要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尽快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导入正确的轨道上,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

[2]刘萍,方乐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3]刘以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途径探索.福建青少年研究,(22).

[4]陈芨钦.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2001,(4).

[5]马立骥,李国柱.对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医学与哲学,2005,26(5).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