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运作

2009-06-29王晓斌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实体化基地岗位

王晓斌

摘要: 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运作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影响到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因而高校必须完善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勤工助学实践基地的发展路径,实现勤工助学实践基地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运作,从而发挥勤工助学的全面发展教育功能。

关键词: 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改进方法

2009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800万人,如按20%的贫困率计算,家庭困难的学生约为560万人。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高等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助学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高等教育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加强对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对现行勤工助学模式进行反思,有助于高校树立更加正确的资助理念,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资助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功能、现状与问题

1.1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育人功能

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建设是开拓勤工助学岗位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勤工助学管理,为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它不仅具有传统助学的育人功能,将从事某一类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实践基地,整合分散的勤工助学力量,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学生在实体中得到更深刻的锻炼和实践,而且能实现资助类型由“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形成循环使用的良性态势。

大学生通过参与“智力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型的勤工助学活动,能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勇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勤工助学实践基地的历练中培养、提高创业和就业意识。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运营,能促使勤工助学从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变为“全面发展教育功能”。

1.2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等教育于2010年总规模将达3000万人,并将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实体化的现状是:第一,资源严重匿乏,资金不足、岗位偏少,以致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第二,勤工助学实体化日益成为高校进行勤工助学的有效载体,但尚未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产业化、实体化的经济实体;第三,勤工助学岗位多为“劳务型”、“服务型”,与职业发展意向相去较远,也难以有效吸引用人单位。

1.3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少有高校将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放到整个高等教育育人、培养人的层次上来考虑,将勤工助学工作像后勤管理一样对待,实现实体化的意识还很淡漠。

1.3.1实现实体化动力不足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组织大多为行政管理部门,而非有一定“经济实体”的组织,其权限有限。另外,高校一般将勤工助学资金统归学校集中管理,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仅局限于校内各类勤工助学活动的劳酬支付,且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大多忙于处理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再加上各类因素的制约,导致勤工助学实体化的拓展动力不足。

1.3.2实体化过程重建设轻管理

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建设纷纷上马,但是对基地的后续管理工作却不够注重,不能真正体现实践基地的功能。第一,勤工助学基地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现有的条例规章多是内容陈旧或流于形式,对实际工作起不到指导、规范作用;第二,对基地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三,管理部门对基地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屡屡出现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1.3.3实践基地育人功能不充分

许多高校在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过程中很少从育人的角度看待所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学生看成是纯粹的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工人”,因而忽视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致使学生搞不清勤工助学与学习、社会实践和素质能力提高的关系。勤工助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勤工助学岗位与育人功能不能充分结合,就会与勤工助学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2.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改进方法

2.1构建科学的运营模式

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建设,特别是经营型基地,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将学校的管理制度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岗位设置应将资助理念与成本意识、效益观念结合起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报酬发放上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适度向贫困生倾斜的同时,对表现优秀、工作上成效显著的学生予以奖励。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恰当实施竞争上岗,增强工作人员的紧迫感。按照市场化机制构建运营模式有利于基地的发展,合乎社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锻炼成长。

2.2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

原国家教委、财政部为确保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有效地开展,要求各普通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勤工助学资金一般用于校内各项勤工助学活动的劳酬支出,基金像一个血库,只能“输血”而不能“自身造血”。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将其投入到创建勤工助学经济实体,建立勤工助学相关产业,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实践创新中心等,从而大力推动勤工助学可持续发展。

2.3促进与就业的有效结合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目连年增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只有既掌握丰富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就业需要。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与创业、就业相结合有利于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这对拓展勤工助学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策划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勤工助学基地实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就业实践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和勇于吃苦的精神,使其树立了创业意识,促使学生勇于拼搏进取,把创业作为一种人生追求。

3.结语

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对于发挥高校勤工助学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帮助与支持贫困学子求学与成才,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自主创业,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该加大力量,进一步推进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的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琦.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6,(2):131-13.

[2]昊惠,张彦通.加快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59-60.

[3]樊春芳.浅谈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8,(3):122-123.

[4]姜雨婷.大连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5]杨红波,林西平.从输血到造血——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实市场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31-132.

[6]唐跃.高校贫困生能力扶植型资助模式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7]段徐,祝秀香.高校勤工助学实体化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54-56.

猜你喜欢

实体化基地岗位
宿迁宿城区推进乡镇安委办(消委办)实体化运作 落实基层监管责任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徐州市推进网格“实体化”布密风险“感应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的基地我的连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SEG沙特公司正式实体化运行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