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主体参与为目标

2009-06-29顾祥生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课主体

顾祥生

长期以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执行指令,并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对此说“不”,提倡学生主体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体育课上的主人。

一、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弊端

1.缺乏学生主体自主活动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自己的指导作用,基本上体现了教师讲学生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的发展。学生所学动作都是由教师示范和讲解的动作,学生在接受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课堂气氛死沉,没有个人特长和潜能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练技能技巧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活动。

2.缺乏学生主体之间的交往

课堂中的正常交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缺乏交流,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乐于求学的情趣。

3.缺乏良好的课堂气氛

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调查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2/3的学生与教师间缺乏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按原设计和准备好的教学模式灌输,不切实际,教学过程好比机械化的操作过程。

二、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怎样利用学生的主体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体育课主体性教学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其学习的主体与课堂内容合二为一,能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意识的形成,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主活动,能培养自我锻炼意识。其次,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人格,为他们自身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在教师主导之下的,那种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是不可取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以下几项重要工作要做:

1.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心理想象和身体运动的形式,把教学内容进行人为的假设和想象,变成形象的,有情有境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场境,使学生身在课堂,却仿佛入景入情,并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运动技能。如,在“耐久跑”教学中,选用《运动员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节奏明快又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忘记练习的疲劳,达到练习的目的,从而使教学更加和谐快乐。

2.营造互动的氛围

体育教学是体育的基本形式,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学的动力,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平等合作的学习过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终身体育意识。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初中一个班每周只有两到三节体育课,只靠这几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我利用“两操一课”向学生积极宣传坚持锻炼身体,坚持自学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意义,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锻炼时间。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并能积极参加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学生的达标成绩也明显提高,一些学生在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让学生自主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把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到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达到程度、行为表现和进步的幅度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成绩,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为关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赖天德,宋尽贤.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J].天津市初中课程改革学习资料选编(体育与健康),2005,6:4-1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5]樊建理.浅谈游戏教学生活化[J].实验通讯,2003.11.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课主体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体育课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