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创新思维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闪光

2009-06-29王瑞龙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解题创设

王瑞龙

摘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也向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新理念的实施者——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创设创新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满足学生的个性展现,鼓励学生善于质疑等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学习技能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智能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采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情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空间,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创新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创新思维的生命体,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现实情境和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教师应以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网站等现代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轻松、愉悦、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基础学科,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善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运用现实生活中鲜活事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我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制作一个相同的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判断定理后,我要学生根据三角形判断定理画出一个全等三角形。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标新立异的创造力。由于教学主体——学生在思维能力、知识掌握、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方法,掌握解题的技巧,善于分析新问题、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求特创新,进行创新性的“学”,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已知x2-x+1=0,求证:1位于方程x1、x2的两根之间”的问题时,学生如果用常规思路解答,就会陷入无法解出正确答案的困境,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改变解题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得出“原方程有两根x1,x2,且1位于两根之间”的结果。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展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性

初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着积极展示自我才能和强烈探究知识的特点。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性,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学生进行表演的舞台,使学生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获取技能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讲授“在Rt△ABC中,∠C=90°,AC=8,BC=6,求此三角形的外心O与内心I的距离”的问题时,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求解和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求解”等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适当点拨。经过小组探索,教师引导,梳理归纳,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外心O与内心I的距离的解题方法。这种体现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更好地激发了创新思维的潜能。

四、鼓励学生善于质疑,保持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动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串讲串问的教学形式,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与实践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质疑”引入课堂,精心设计问题,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设置疑问,提供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的疑问和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怕败心理,敢于提出疑惑之处,唤起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一题多解”的问题,采用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判断,提升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例如在讲解“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进行解题方法的思考,同时有意识地出示错误解题过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解答,得出问题的正确的答案是:“-14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这种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探求意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意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知识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技能获得进步和提升。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解题创设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解题勿忘我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