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2009-06-29吴雪芹
吴雪芹
摘要: 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情况,本文作者结合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采用倒叙式导入的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记忆。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体会创新
现今,教育已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全面提高人的创造能力的“以学生为本”的时代。这自然是对长期以来历史教师解惑、授道、答疑单纯职责的置疑。教师理应放下权威真理的架子,尽量减少自己观点对学生的影响与束缚。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教学创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那么怎样发挥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呢?怎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5],我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学,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初中历史教学,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想保证初中历史在课堂教学上实现创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关键。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可以运用生动的历史语言与情感,创设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惠州的历史遗物、有关模型等,把历史画面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的情境画面中,感受历史,开阔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进而达到解历史故事及风土民情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
二、采用倒叙式导入的方法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倒叙的方式,可以创设浓重的学习气氛,为新课内容作铺垫。例如:在教学《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先请同学们观看“丝绸的图片和丝绸之路的路线”,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作用,使学生重新回到那繁荣的年代。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丝绸之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片断。我们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开辟的呢?你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你能想象大漠戈壁中竟然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共鸣,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起到了启发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重视历史问题的推理、解答过程,而不在于问题的结论,这符合历史学科在很多领域尚须完善发展的趋势,符合创新教学所追求的开放性、多维性,否则会把学生限制于教师安排的圈子内,从而阻碍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从而阻止学生向前发展。历史教师没有必要在每一个问题之后都来一个盖棺定论,要给学生留下继续深入的悬念,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挖掘丰富、全面的史实,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还可以带学生到电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通过观看电影,他们可以加深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他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每每都有新发现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自信。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拓展为创造能力。如分析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时,学生提出孝文帝总是不迁都,洛阳不推行汉法,那么鲜汉族将会出现怎样的历史局面?评价武则天时,学生有的认为应公正地评价武则天,既有进步性又有消极性的一面;有的认为由于武则天是女的,按照妇女的历史地位,她当上皇帝,违反了当时的社会常规。这说明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引导学生学会记忆
上课时学生既能理解又会做笔记,就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记忆能力。学生通过图片、方位来记忆,可使历史知识形象直观,更容易记忆,记得更扎实。学习历史,不但要理解感受历史,受到教育,而且要掌握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积极记忆,以收到良好的识记效果。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教师对学生记笔记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种是摘录板书要点,记下老师讲述的重点,归纳的知识点、关键点,以备复习巩固。另一种是直接在课本上记下一些要点,如当教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以在课本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者作波浪线、小三角、直线等符号,留待课后解决;记笔记,老师注意纠正两种错误的记录方法:一是一字不差照抄板书内容,详略、主次不分;二是在书上随便勾画,没有条理,没有固定的标记。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的技巧。初中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更好的记忆效果。多项比较,也就是从多个方面对具有某种联系的人物和事件等进行的比较。例如:从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主要领导人三个方面比较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记忆历史年代,可编成顺口溜。记忆历史事件,可编成历史故事,可编成舞台剧,也可利用图片记忆历史知识。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讲到的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头脑中先建立一幅清朝中国领土示意图,注意东北、西北主要东南西南的位置,然后在图上找出各方位的各项措施,并同时记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友峰.如何提高历史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09).
[3]韩湘萍.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历史教学问题,2005,(3).
[4]宋春光.历史教学中的导问[J].甘肃教育,2004,(Z2).
[5]齐渝华,石蔷.历史教学课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