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2009-06-29傅冰
傅 冰
摘要: 文章论述了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和建构性,并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分析了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讨论了这种动态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关键词: 认知语境动态建构英语阅读影响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阅读理解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中语言信息量的多少。仅仅从词汇和语法角度来进行阅读理解并不是很有效,特别是对于信息量较大的阅读材料。如果要以整体的方法来进行阅读理解就必须关注认知环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要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对阅读材料进行建构理解,语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谓语境,广义上就是指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虽然可分为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但都是指语言使用时的一切外在因素,如语言的上下文、社会背景、听话人或阅读者的文化知识、时间、地点、场合等。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这些语境因素起着制约和解释的作用,作为话语理解当时就存在的这些特定因素,听话人或阅读者必须根据这些语境因素对话语进行推理理解。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给定的和静止的。关联理论的创始者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该概念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关联理论认为,理解话语所使用的一系列前提构成了语境,语境作为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在理解过程中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话者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一种假设,这些假设制约着听话者对语言的理解。因此,语境不仅包括上下文和当时说话时的物质环境信息,还包括对未来的信息的预期。语境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语言使用时,交际者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激活有关的认知语境内容,进行顺利的语言交际。因此,认知语境是动态的,并且是不停建构着的。笔者根据认知语境的这两个特点来分析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并力图寻觅这种动态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一、认知语境的建构性和动态性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境观有别于传统的语境观,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境的,是一种认知语境观。在前人的研究中曾经总结,认知语境具有现实性、整体性、动态性、差异性和规律性(王建华,2002)。而首要的是认知语境的建构性。Sperber & Wilson认为,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他们提出,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而不是在交际过程中预先进入对话双方的独立实体,他们提出了一个更为动态的语境观。在交际过程中,为了选择正确的解释,语境必须作为一个建构体被建构和发展。语境不能够通过话语被说话人预先设定,而是由听话人重新建构起来的(刘家荣,2001)。这些建构源于听话人对整个世界认知的假设,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认知语境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认知语境的内容是不断地被补充的,永远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认知语境会随着人们的经历和知识的积累不断被丰富和完善。第二,认知语境中的信息提取是动态的,针对不同的个体,同样的新信息会激活不同的认知语境信息,从而产生理解的差异或障碍。第三,认知语境是动态地建构着的。在这种特殊的建构过程中,新的信息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而产生语境效果,该语境效果又成为理解后来新信息的前提,成为认知内容的新的成分,从而不断地创造新的认知语境。这样的动态建构造成认知语境结构整体趋向变换的内在矛盾和张力(胡霞,2004),使认知语境的结构体永远处在一种变化和成长中,不停地更新和变换。
由此可见,认知语境不是在进行交际前已知的或给定的,认知者需要综合许多背景知识进行推理,选择相关的信息从一个假定推出另一个假定,直到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显映了相同的事实或假设时,即互为显映时,双方才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判断,并实现理解与沟通。认知语境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意义研究从静态转向动态,认知语境观揭示了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即理解话语是一个从“认知”到“推理”的动态建构过程。
二、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关联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尽可能进行关联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去理解作者意图的语用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在篇章中获取文字上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语境假设,选取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在阅读时,读者要在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求关联,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付出某种努力才能取得。关联的强弱取决于语境效果与理解努力之间的关系,关联越强,效果越大;关联越弱,努力越大,因此,认知语境假设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话语交际中,最终所建构的认知语境是以语境整体的形式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这个语境整体是其各部分的有机组合,而非简单相加。认知语境与世界上的其它每一事物一样,有其组成部分,但这些组成部分是依赖于认知语境这个整体而存在的。因此,语境是不能被分割开来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理解。因此,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当有新的信息加入的时候,这个语境的整体就需要进行重新建构,而不是简单地相加。
其次,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是认知主体从主体自身出发进行的建构。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是作为一种已经内在化了的语用知识被使用的,主体对自身与当前环境之间关系的识别是其客观环境内在化的前提,没有对这一关系的识别,或对这一关系的识别产生误差,那么主体的内在化语用知识就无法被激活或激活错误,从而导致所建构的认知语境产生很大的差别。因此读者不能忽略自己当前所处的客观环境来建构认知语境。如果离开了变化的客观环境,就得不到正确的理解。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就是认知主体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根据对当前物理环境的模式识别,运用已有图式结构中的知识形成语境假设的过程。在阅读理解中,大量广泛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自动化程度和丰富大脑知识库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建构学生的认知语境。阅读理解不只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还是读者、语篇、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涉及很多变量,受多方制约。因此,阅读者有必要认识阅读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基于这种认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阅读理解应该也是动态建构的,读者通过语篇中新出现的信息不断调整已有的信息,当新信息与已有的语境假设产生矛盾时,新的信息否定旧的语境假设,调整、顺应新的语境,取得语境效果。要获得语篇的暗含意义,读者必须付出认知努力,不停地建构语境,寻找语境和话语之间的最佳关联。
三、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在阅读理解中起到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对文章理解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技能,这些构成了英语阅读中的认知语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并根据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和建构性的特征,根据关联理论所揭示的理解规律来调整教学方法。认知语境作为一个心理建构,与心理学上的建构一样,都强调了语言使用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的建构,同时也强调新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大脑中的已知信息的相互作用(Sperber & Wilson,1995)。从外部世界输入的或者是可以感知的新信息,从记忆中提取的已知的经验信息,还有从前面两种信息中所推测出来的新信息,都以语境假设的形式构成了话语理解的潜在认知语境,这个潜在的认知语境将随时有可能替代原有的认知语境,在阅读理解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时,方法上的指导要多于语言知识上的指导,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改造和重组原来的知识经验并建构新的经验,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保持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不停地创造出新的认知语境,以适应新的阅读材料的理解。在整个阅读理解过程中,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阅读理解,更好地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去吸收知识。
如今,在阅读理解中越来越注重语篇的理解,学生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语境去推理语篇中的意义及隐含的意思。这是一个复杂的语用推理过程,根据关联理论中的语篇理解,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必须通过语篇中出现的新信息不断调整已有的信息,当新信息与已有的语境假设产生矛盾时,新的信息否定旧的语境假设,不断地进行调整,去适应新的语境,从而取得有效的语境。因此,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语境的这种动态建构,使他们更加主动、努力地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进行认知,寻找语境和话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学生重建语境的过程,而不是给予学生一个教师已经具有的认知语境。
谈到如何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动态的建构认知语境,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开手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主要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帮助学生建构认知语境。首先是阅读策略的教授和训练。阅读策略在阅读理解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决定着学生对阅读信息解码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帮助学生有效激活和建构背景知识来启动整个阅读过程。如果学生的认知语境没有得到有效的激活与建构,阅读进度就会变得非常慢。但阅读策略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可以教授完的,学生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阅读策略掌握运用自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节阅读课上安排处理阅读材料必需的阅读策略,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时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策略。并且通过不断的训练使之内化,把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认知语境渐渐变为学生自己能自主地建构认知语境。其次是阅读背景知识的导入和拓展。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有着一个很大的范畴。很多学生有很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是由于缺乏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时往往会出现理解障碍。相对学生而言,教师在跨文化方面有更广博的知识,因此,在阅读前,教师一定要针对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基本语境,再通过启发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认知语境。文化背景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对他们的认知语境相关的语境假设进行选择,实现一定程度的互明,导向对文本的最佳理解,使学生更容易重构自己的认知语境。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互动,增强阅读理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Sperber,D. &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5.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霞.略论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4]刘家荣.话语相关与认知语境[A].语用与认知[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王建华等.现代汉语语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