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09-06-29王元坤
王元坤
摘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高耗低能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中学语文着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一、具体做法
1.书写素质的培养。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时期,虽然强调书写工整,但在考卷上或作文中,只要内容正确,即使书写不整齐、不规范,也往往给满分,导致学生忽视书写:错别字多、笔顺不规范、字迹潦草,有的写得龙飞凤舞,使人难以识别;有的写成斜体(向右倾斜);特别是一些女同学把字写得极小,只占字格的四分之一或一半。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向学生进行书写重要性的教育,要求每一位同学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钢笔字帖,进行临摹;对书写较差的同学,除鼓励他们在作业中加强书写练习外,还有意安排他们写黑板报,在实践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还定期举办全班性的硬笔书写竞赛,鼓励学生把字写得工整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文艺鉴赏素质的培养。随着网络的出现,中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在网上浏览过,但由于他们阅历浅,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不强,加之社会上潜流着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从客观上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严肃任务: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素质,提高识毒能力,主动抵制有害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主要以课本中的范文和经典名著为主,正面引导学生去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去看优秀的影视剧作,教育学生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去体会欣赏,教会他们如何去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并把因看低级庸俗、色情暴力作品而堕落犯罪的典型事例作为前车之鉴,引导学生树立正气,阅读好书,读伟人传记和古今中外的名著,特别是鲁迅、茅盾、冰心、高尔基等名家的作品,把学生从武侠小说、网络小说中引入文化精华的殿堂,自觉地抵御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
3.口头表达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要求未来的国家主人,不仅要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有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雄辩才能。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转化的时期,学生会因心理渐趋成人化、思维追求成熟完美而造成某种障碍,使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呈现弱化态势。譬如回答问题或争论问题时,他们或者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者拖泥带水,不得要领;或者抓耳挠腮,半天挤不出一句话。针对这种状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培养训练:①课前三分钟的讲演练习。每节语文课正式上课前的三分钟时间,由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讲演练习,内容自己选择,可以评价一本自己最喜爱读的书、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句名人名言;可以讲述一个动听的小故东西;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评说某种行为或现象,总之要讲自己最熟悉的、最愿意说的东西。②定期举行全班性的讲演比赛。③设计一些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论辩。例如在讲了鲁迅的《祥林嫂》以后,我提出了“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的问题,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论辩,进而形成了全班人人参与讨论,在任何场合都有话想讲、有话敢讲、有话能讲的态势。
4.写作素质的培养。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皮发麻,要么是无话可说,干瘪无力;要么是空话连篇,脱离实际。部分学生因写不好作文而对语文学科丧失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指导措施不力。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提倡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提倡实话实说,反对说空话、套话。②倡导学生办手抄小报。结合语文教学的进程或重大节日,由同学自己确定主题、撰写稿件,自己设计版画、插图,办各类形式的小报。③学作小记者。学校有重大活动,我便发动班上的同学人人争当小记者,去现场观察、采访,学写一些简短报道或通讯,然后组织同学互相切磋、修改,其中优秀作品供小报刊用,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遇有机会都争先恐后地写。④记日记、写随感。提倡同学们把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用日记、随感、杂记的形式随手记下来,做到一事一记、随有随记,即使是片断也行,为写作文积累素材。
二、遇到的困惑及采取的对策
学生1:以前我们语文老师都交待答案,我们感到很具体,也容易记忆和背诵;现在的语文老师,不但不交待答案,反而让我们反复读课文,要我们凭自己的理解写出答案,我们哪有时间,哪有能力写出来,即便写出来,那还不经常是错的或不准确的?
学生2:老师说每个学生回答得都有道理,那么究竟哪个是最准确的?
学生3:对某个具体句子的欣赏、理解,老师总让我们自己试着说,那么,他(老师)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教参上到底是怎样说的?
以上只是几位同学日记中的片言只语,但其内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学生感到的“模糊”有以下几项:第一,语言感悟的模糊性;第二,句子(句群)或细节感知的模糊性;第三,文章主旨探索的不确定性。通过整理与分析,之所以存在以上“模糊”,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旧有的学习模式(包括教的模式)在新学习理念、新施教理念的触动下,学生存在着这样几种可能的思想障碍: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相信“权威”(老师或教参给出的答案),习惯于“逆来顺受”地接受“教条”,缺乏质疑勇气,缺乏探索精神;其二,阅读面狭窄,词汇贫乏,不愿动手、动口,或即便“动作”了,也往往是“隔靴搔痒”;其三,应试教育的痼疾和旧式评价中答案的“惟一论”阴影厚重,不愿也不去动脑筋创造。
对以上现象采取的对策可归纳为“两心两结合”:即耐心引导、爱心渗透;信息疏导和学习方法、“没有惟一答案”和教学理念宣传相结合。“信息疏导”包括高考动态信息和大语文观信息;“学习方法”包括如何回到文本语言中学,即准确筛选文本信息和从重点文字暗示发掘并把握作者意图的方法与理解、欣赏、分析具体文章细节的“进入”方法。“没有惟一答案”并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指答案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是承认围绕某一思维方向展开的不同阐述(描述)行为成立的基础上追求的最完善表达,而不是离开描述对象所做的各种异想天开的“怎么说都行”。“教学理念”不仅仅指教学的具体方法,更强调对语文新理念的理解和溶化,是“知难而进”“破釜沉舟”的硬着陆和强起飞。
三、小结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每个语文教师对此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将语文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全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