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
2009-06-29朱俊凤
朱俊凤
在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选文中,长篇幅的文章不在少数。面对课时未变,容量增大的现状,一线教师常常束手无策。教师若依照教参上的方案讲授,就会感觉课时太少,效果不好,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也不深。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探索、思考,认为只有提高课堂实效性,才能很好地应对新教材的这一变化。而其中“长文短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很有效的方面。
“长文短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备好长文短教的课较平常的课难度要大些,因此,教师对长文应有一个高度、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当教师站在一个高度上,深入全面细致地理解课文,梳理出文章的筋脉,才能提纲挈领,找到“长文短教”的突破口、切入点。如课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篇幅较长,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加之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很大。在教学该文时,教师在全面高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拿什么来;二是为什么拿;三是怎样拿。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概括了全篇的内容,针对性又强,学生很容易据此梳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如《窦娥冤》一文,虽只是节选原文的第三折,但是篇幅不短。如果按照常规课来上,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教师可围绕窦娥“冤”的社会根源在哪里展开问题,进行长文短教。第一,窦娥冤在何处;第二,窦娥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冤屈的;第二,窦娥临刑前的第三桩誓愿为什么扩大到整个楚州。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针对性强,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主旨核心。
教师只有善于从众多长文中找出一些教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学习。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一文时,教师可把该文与《兰亭集序》对照起来教学。因为两篇文章都属于序文中的宴集序,不仅体裁相同,写作思路也非常相近,两文都是先写景抒发乐情,接着乐极生悲,抒发悲情,最后感叹好景不长,盛筵难再。又如《滕王阁序》一文,其已有《兰亭集序》的铺垫,所以教师教学《滕王阁序》时,将其与《兰亭集序》对照起来,这样学生就可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高效地掌握新课文。再如教《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鲁迅小说《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小栓吃“药”的结果;暗线——革命者夏瑜英勇就义——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当“药”吃掉——革命者夏瑜在狱中的斗争——革命者夏瑜死后的悲哀,然后让学生找出《智取生辰纲》的明暗两条线索。学生有了《药》的学习经验很快就找到答案: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无用智取生辰纲。看来教师自身善于发现教学规律,同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这样学生就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懂得新课文;既加强基础又培养能力,还大大提高课堂实效性。
通过探究教学规律,教师会发现“抓重点段落”也是长文短教的又一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因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懂得合理的砍削,取其精华,保留重点。而对于一篇长文,教师更应做到如此。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篇幅较长,若教师企图全面细致地教学此文,至少需要三四节课,但一篇课文教学时限被拉长,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最终得不偿失。教学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一课一得”,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在深入探究该文会发现,《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而文中四、五、六三段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又委婉地抒发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这正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该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线索,然后重点解读文章四、五、六三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来抒发心中复杂感情的,其余段落则作辅助性安排。这一来教学该文仅需两课时,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教师要提高课堂实效性,做到长文短教,还必须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备好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而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当在备课、上课这两大环节上做足了功夫时,教师还需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真正全方位、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性。“长文短教”要收到实效,学生的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预习时一般需做到扫除文中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对文中的思想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有一个初步感知。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具体指导学生的预习,以达到“长文短教”教学的预期目的。一旦学生的预习工作不到位,必将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不良后果。因为学生不预习,就不了解课文内容,所以教师势必会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熟悉课文,这不仅浪费课堂时间,同时还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实效性。
“长文短教”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发现、总结,就一定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长文短教法,并以此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