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09-06-29张玉荣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教师

张玉荣

鲁迅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吕叔湘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显然,多读书就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多读书就能提高语文能力已成为古往今来人们的共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有许多书可看。”“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我忘了看。”——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学生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却屈指可数。针对此,我常常在思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具浓厚兴趣,才会以积极的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明确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在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些小学生的认识很模糊,我们还需要从他们思想上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读书。读书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乃至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杰出成绩的人,没有不重视读书的。

2.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我经常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也常在班里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我还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3.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了《海伦·凯勒》后,教师可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后,学生可查阅资料,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故事……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主动去进行阅读,在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这样做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阅读方法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呢?

1.筛选合适读物。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加之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信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还可能读到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段时间,孩子们中间特别流行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配套的动漫书,《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华小子》、《神兵小将》等,这些书以动画为主,文字为辅,我认为看这类书相当于看动画片,不能培养他们的书香气息,只能作为消遣,偶尔看看还行,作为主要的课外书阅读不太妥当。因为它文字少,缺少优美的语言,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做个有心人,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选择一些深受他们喜爱的,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的书籍。如可选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课外读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报告文学、名人传记、古典诗词、历史掌故、百科全书等皆可成为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首选。

2.选用恰当方法。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好、读好书的道理,更要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因为读书的方法对于读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很多有效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顾炎武强调读书要理论联系实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毛主席也曾多次谈到,读书要注重理解和运用,不要死背教条、脱离实际。

(1)“三读法”。包括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学生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速读法: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是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品味性的精读法: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努力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包手括圈点勾画: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作批注:在文章旁边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或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能指评原文的纰漏等;写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或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写心得体会,通过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三、拓展阅读机会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的问题,当然这不全是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老师、家长的责任。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想读书却没时间读书,要读书却没书读。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提供各种机会,才能让学生多读书。

1.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过去搞应试教育,学生在学校有做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答案;在家里有练不完的模拟试卷,看不完的考试指南,学生哪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如今,素质教育已成共识,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贯彻“减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少留或不留课外作业,真正把课外的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每周还可以安排一、二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走进图书室、阅览室,到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给学生足量的图书。目前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图书缺乏,有的家长也舍不得让孩子买课外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充实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班级的图书角,还可以动员学生互换读物。添置的图书应力求做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既有童话寓言、科普科幻、各种故事,又有知识技能、少年文艺、古典名著……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同时鼓励学生自买课外书,相互交流。

四、检验阅读成效

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名为检查阅读成效。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地阅读,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就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好的实效。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不少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其实,这展示的方式也同时成了教师检查阅读成效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班队会组织学生以“我与好书交朋友”为主题的演讲会、故事会,“词语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还可以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如朗读、速读、阅读知识、征文等竞赛活动。活动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教师需要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这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巩固学生阅读成果,而且当阅读成绩获得肯定,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功与喜悦之时,从而就更加激发他们热爱读书,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总之,通过读书获得的思想和知识就是源头的活水,人的思想会更透彻明晰,知识更广博精深。要培养出视野开阔,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应让这些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教师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教师如何说课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