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的负迁移和二语习得

2009-06-29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外语

张 莉

摘要: 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会发生母语的迁移现象,有促进作用的即为正迁移,起到阻碍干扰的作用为负迁移。本文主要从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负迁移现象,以及如何减少负迁移,促进二语的习得,提高二语水平。

关键词: 母语的负迁移二语习得二语水平

一、引言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会发生语言的迁移。“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反之,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或称为干扰。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干扰常常造成错误,成为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在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二语习得。

二、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是人们从小就习得的语言。人们凭借它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个体的知识网络,也凭借它进行思维,表达想法,就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母语与二语学习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可以促进帮助二语的习得,同时又有可能阻碍二语的习得。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英语是粘着语,汉语是孤立语,二者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汉语作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往往会大于正迁移,从而使英语学习产生困难。

1.语音语调的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都有m,n,f,w等辅音,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这些辅音的问题不大。但是,英语里有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分,汉语普通话里虽没有清浊之分,但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所以,有些学生在英语清浊音的发音和听音上感到困难。再如,汉语普通话中没有齿音,学生没有参照发音相对比较困难。还有些学生会有“增音”,即在辅音后面加元音。英语是一种要依靠语调来区分句义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来区别句义的“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这两种语言在音位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上是不完全一致的,这往往是造成中国学生语音负迁移的主要原因。例如,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经常把thin读成sin,把blow读成below,就是因为英语中有这一音标和[bl]这类辅音组合,而汉语没有所造成的负迁移。

2.词汇意义上的负迁移

词汇负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最常见的现象。有些英语学习者会认为每个汉语词汇都能找到对应的英语单词,可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已经熟悉母语规则的人来说,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单词时,常借助母语词汇去理解英语词汇,即把每个英语单词和汉语词汇一一对应起来,给这些单纯的、抽象的字母组合符号赋予具体的汉语意义。如英语的称谓只有少量的词,而汉语却有许多具体的称呼,英语只有一个uncle,而汉语却有五个词“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父”与之对应,且汉语的“(堂)(表)兄、弟、姐、妹、嫂”等有更细致的区别,用英语就很难表达清楚。又如to blow ones own horn不能翻译为“各吹各的号”,因为英语的意义是“自吹自擂,自我吹嘘”,有点像汉语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各吹各的号”则表示各干各的事情,彼此不能协调,却与英语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一词多义,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对应几个汉语词汇或词组,不像汉语“牛”就是牛,“马”就是马,泾渭分明。当这种对应法则遭到破坏时,第二语言学习者便感到茫然。例如,play the piano,play the violin,play the flute分别对应“弹钢琴”、“拉小提琴”、“吹笛”,一个“play”指称“弹”、“拉”、“吹”三个不同的汉语动词。

3.语法的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时有些词类顺序是不一致的。英语里,形容词一般都放在中心词前,如the big red house(那所红色大房子),修饰短语则放在中心词后,如the old man whom you saw last night(你昨晚看见的那个老人)。汉语里,形容词和修饰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前,如“美丽的草原”,“他的失散了多年如今已长成漂亮姑娘的小妹妹”。遇到这些与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情况时,二语学习者就容易出错。

英汉句法差异主要通过语序、词语连接方式和时态等表现出来。在语序方面,英汉两种语言虽然都采用SVO,但是英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目的状语等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末,甚至可以位于句中。而汉语中的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一般位于句首。大凡英语初学者都曾对这样的差异难以理解,提出不少疑问。在词语连接方式方面,英语注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中有大量的主从复合句,汉语则主要用分句连接成复句。英语采用各类连接词以实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结构严密,层次清楚,句法完善。汉英两种语言对否定疑问句的回答采用的形式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恰恰相反。例如:

A:你昨天没有来吗?

B:是的。(我昨天没有来)

A:Didnyou come yestrday?

B:Yes.(I came yestrday)

英汉句式差异表明,如果我们把母语的句式功能简单直接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会产生表达错误,同时对自身的学习也会有新的困惑。

在时态方面,英语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等十余种时态,其具体的语法功能都是通过动词的变形来实现。汉语在时态表达方面则简单得多,它不是通过动词的变形来体现时态的转换,而是借助时间副词“曾经”、“正在”、“已经”、“将要”及虚词“了”、“过”等达到时态变化的目的。英汉时态在动词变化形式方面没有共性,想通过已获得的母语知识来实现这方面新知识的迁移是行不通的,反而会起副作用,使我们掌握新知识产生困难。

4.文化习俗的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中西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原因,文化习俗差异巨大。文化因素的负迁移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由于文化因素引起的语言形式的偏误,一种是语言形式没有偏误,但由于使用的场合不对而引起误会。

很多词汇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文化印迹,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例如dragon(龙)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凶残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则象征着大吉大利,中国人习惯于把自己喻为龙的传人。再比如,dog一词,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视作人类的宠物、朋友或伴侣。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为人钟爱的动物,是“忠实”的象征。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绝大多数没有贬义。其中既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gay dog(快活人)”;“sea dog(老练水手)”;“water dog(水性好的人)”的真情流露,也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更有“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尾)”的警示格言。如此看来,汉语中狗的形象与英语中狗的形象差距实在太大了,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英语初学者由于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在母语思维作用下容易发生迁移错误。

英语初学者在与来自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际时,大多无视文化习俗的差异,把汉语文化下的思维模式与英语文化下的思维模式等同起来,或者说把母语习惯定势简单地移植到英语活动中,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交际不快或失败,主要会出现在问候、致谢、与陌生人交谈、建议、邀请等方面。例如,中国人的问候语常用“哪里去?”“上班啊?”“上街啊?”“吃饭了没有?”等,而英美人对说“Where are you going?”“Go shopping?”“Going to Work?”“Have you had lunch?”这一类问话则可能令其感到莫名其妙。

三、英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学习二语的目的是最终能用二语进行交流,同时通过二语能了解相关文化。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母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学习语言是以掌握母语为前提,所以母语的迁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1.发挥母语正迁移的积极作用

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人类的思维是有共同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同性。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在我们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对语言的普遍现象即共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就可以通过母语而获得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运用到二语习得中去,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

2.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加强对比分析法的运用

负迁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加强对比,分辨异同。正如美国语言学家Fries认为,最好的外语教材应该是在对学习者的本族语和外语之间进行科学的描述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Lado(1957)在《语言学与文化》(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提出,系统地将学习者的母语和文化与所学二语的语言和文化进行比较,能够预测和描述哪些语言结构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哪些学起来不困难。因此,不论是在二语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二语教学中,教师都可以从纵横两方面加强各种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有意识地运用这种错误预测的学习教学策略,对语言学习的难点予以特殊处理,如可以采取强化手段,反复操练,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其二语的习得。

3.加强语言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学习

在语言学习中,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语言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而且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背景、社会习俗、传统习惯、思维模式和宗教信仰。任何民族的个体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所使用的语言必然反映其所处社会的文化特征。汉语有汉文化的特点,英语有英美文化的特点,两种语言相互转换时,不可照搬彼此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否则就会造成文化误解。因此,二语学习者应当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着眼于自己文化意识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培养,使其起到沟通两种文化“桥梁”的作用。运用汉语时,学习者要懂得遵守汉语语言规则和汉文化的交际规则;运用英语时,学习者要遵守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并熟练自如地进行两种规则的得体转化。学习者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英语语言使用环境,自己根据语言交际的具体环境来使用语言,从而进一步体会与母语不同的文化心理。

四、结语

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母语思维定势对外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是二语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者认真研究母语思维定势对二语学习所产生的负迁移,就能避免母语思维定势对外语的种种干扰现象,使外语学习具有预见性,从而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克服各种干扰,促进正迁移。

参考文献: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黄国营.英语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3]贾智勇.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外语
母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大山教你学外语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