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自考助学脱产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09-06-29田芳
田 芳
摘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应加强对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班的全面教学管理,不断提高自学考试这一高等教育形式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普通高校自考助学脱产班教学管理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高校对于举办自考助学脱产班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不是把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而是以追求赢利为目的,导致一系列冲突与矛盾;并且在日常教学管理上也不重视,教学上机械应试而教,管理模式落后生硬,未针对自考生的特点,所以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普通高校举办的自考助学脱产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自学考试助学脱产班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学管理方面应针对其特殊性而有所改革,如果照搬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同时,某些院校或院系举办自学考试助学班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所以在自学考试助学班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如高等院校的各个院系之间在面向社会招收生源时存在恶性竞争;部分招生办学条件不足的学校临时租借宿舍,教师不固定,教室不断与全日制普高教育冲突,时时调整;部分高校院系在招生宣传、注册收费、教学辅导等环节均存在着违规行为。以上种种现象,既与高校举办自考助学脱产班的初衷背道而驰,损害了广大自考生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高校的品牌和声誉,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三、针对普通高校举办的自考助学脱产班的几点对策
(一)树立“全面育人”的自考助学思想,统筹规划,健全管理制度,推动自考良性发展。
第一,高校在坚持以普通高等教育为发展主方向的同时,应兼顾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统筹规划,合理适当地利用自身优良的办学资源,严格教学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助学组织对自学考试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认识,遵循自学考试特有的教育规律和特点进行助学活动。
第二,助学单位应树立“全面育人”的自考助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解惑答疑、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格、意志,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自考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
第三,普通高校,特别是主考学校应正确处理好助学与主考的关系,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自觉维护自考质量和信誉。
第四,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在人财物上保证一定的投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助学条件。
第五,高校应加强自考助学的管理制度建设,健全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助学管理体系,规范办学行为,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依法合理收费。
第六,高校应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维护自身良好的品牌和声誉,促进自考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以考生为中心”的助学模式,增强服务意识,实行“双证书教育”,提高助学质量。
助学工作必须坚持以考生为中心,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这样才能最大地限度反映考生的需求,从而保证所做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并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好”。自学考试助学班的管理工作亦如此,要认真抓住每个细节、每个环节,认真分析自考生与全日制普高统招生、社会自考生的差异,从细节入手,找到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助学工作主要分为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两大模块。
1.学生管理工作模块
首先,针对自考生的心理特点,加强自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讲座,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一对一”谈话,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自考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摆脱高考落榜的阴影,重新树立健康正确的学习观。
其次,针对自考生入学无门槛、无学籍,只有考籍的特点,加强自考生的学籍管理和学风建设,结合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生的管理办法,不断修订和完善自考生在校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成之以文,严格执行,充分运用高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使自考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律自强,摆脱之前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
最后,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和军训,培养自考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各种挫折。
2.教学管理工作模块
首先,高校应针对自考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和自考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
其次,针对自考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特点,普通高校应结合职业技能教育等资格认证和证书培训,进行“双证书教育”,鼓励自考生积极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在取得自考学历文凭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最后,针对自考生自律性差,只求合格、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和部分助学院校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建议我省普通高校可在一部分自考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即在助学过程中对考生进行的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测试,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水平,要求对每一学分所涵盖的内容,进行阶段性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水平考试。
(三)以人为本,注重自考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做好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培养自学考试助学班教师是解决助学班问题的有效办法,要遴选教学第一线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深入了解自考生的特点和自考规律,培养合格者成为专业技术课或专业知识课的辅导教师。高等院校自考机构还可对辅导教师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
其次,主干课程设置责任教师,建立一支较高水平的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强化对责任教师的管理,强化教研活动。高校应鼓励并组织自考教师不定时进行教学方法、考试大纲、考试命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助学质量。听取编写考试大纲的教师讲解如何更好地理解大纲内容,把握教学及考试内容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自考教学授课水平,全面服务助学班学生。
再次,自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利用各种资源创设认知情境。尤其是对于抽象性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相关联想,保持和强化记忆。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灵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高校应形成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自考教师进行奖励,并将其教学经验加以推广;在保证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合理协调分配教师资源,保证自考师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昕.普通高校自考助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2]陈宝瑜.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3).
[3]戴家干.改造我们的考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