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和县发展旱作农业的成效与做法

2009-06-29赵海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做法思路

赵海福

摘要阐述了民和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的成效及主要做法,并提出民和县进一步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

关键词旱作农业;做法;思路;青海民和

中图分类号F3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262-01

民和县地处青海省的东部,属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辖22个乡镇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总土地面积1 890km2,耕地面积4.27万公顷,干旱山地占总面积的85%以上,平均降雨量为400mm,且多半集中在每年的6~9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均气温为5.8℃,无霜期180~220d,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干旱是制约当地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民和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兴修梯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近几年来,全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突出了农田基本建设和综合配套旱作农业并重的方针,大力实施了规范的旱作农业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全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产投比,找出了一条旱作农业的成功之路,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9.46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60kg,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4元。

1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果

在旱作农业推广方面,立足民和县的实际情况,采取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农艺措施和工艺措施相结合、形成并推广一套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措施为一体的旱作农业新技术,为提高全县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修梯田,提高降水利用率。农田基础建设是民和县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环节,以整地改土为基础,保墒、蓄水为中心,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构性能,充分发挥土壤潜在的肥力。目前,全县共建成水平梯田1.80万公顷,全县的梯田每年增产粮食1.35万吨,解决了5.75万人的口粮问题。

(2)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广旱作良种。针对旱作小麦重茬带来的病虫害蔓延、产量和效益低下的问题,民和县逐步压缩了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了马铃薯、玉米、瓜类、蔬菜、油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了合理倒茬,用地养地结合,控制和减轻了病虫草害。近几年来,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成功引育了适宜民和县种植的各类农作物30多个品种,增产明显的小麦品种有春小麦乐麦5号,马铃薯品种有高原4号、费乌瑞它、阿尔法等,玉米品种有酒单4号、豫玉12号、沈单6号等。调查发现,引育新品种使民和县的农作物产量增加6%~10%。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民和县从2007年开始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先后通过化验土壤养分和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分析得出了适宜民和县不同生态区的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依托测土配方项目建立了1 333.33 hm2测土配方示范区,并加强了农民评选宣传,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67万公顷,示范区小麦增产6%,马铃薯增产10%。

(4)大力推广全膜覆盖集雨抑蒸技术。民和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以来,先后试验示范推广了玉米地膜覆盖、马铃薯地膜覆盖、小麦地膜穴播、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借用甘肃地区的成功经验模式,2008年重点推广的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将地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合为一体,集雨、抗旱、增产的效果显著,与普通地膜技术相比,平均增产30%,尤其在大旱之年更会显示出强大的增产潜力,这项技术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旱作农业的主推技术。

(5)推广集雨节灌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目前,民和县建有田间集雨窖3.7万眼,运用喷灌、滴灌、渗灌及注水播种技术,年补灌面积达到900hm2,结果表明,果园采用渗灌可增产50%~150%,小麦田在干旱时灌水可增产42%,在春旱严重时,此项技术具有明显的保苗、增产作用。

(6)推广间套复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旱作农业的效益低下问题,成功试验在民和县推广玉米套种小麦、玉米套种胡麻、马铃薯套种蚕豆、旱地小麦间作马铃薯、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地膜玉米套种大豆等,每年推广面积5 333.33hm2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土地产出率。民和县官亭地区成功推广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面积133.33hm2,马铃薯在6月左右上市,产量30t/hm2,产值3万元/hm2,玉米产量为7 500 kg/hm2,产值1.2万元/hm2,总产值可达4.2万元/hm2,形成了“梯田+集雨+科技”的旱作农业技术新模式。

(7)应用植物调节剂,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能。民和县近几年重点推广了FA旱地龙、“博亚”保水剂、丰收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降低植物叶片孔,减少水分蒸发,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平均增收5%~8%,这些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全县旱地的产量,也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

2发展旱作农业的主要做法

(1)优化种植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2008年民和县粮食作物3.02万公顷,经济作物1.23万公顷,其他作物13.33hm2。在粮食作物中,小麦面积1.05万公顷、马铃薯面积1.60万公顷、玉米2 000hm2;在经济作物中,油菜8 000hm2、胡麻3 000hm2、果园1 400hm2瓜类蔬菜1 396.47hm2。围绕全县的

产业规划,主要发展马铃薯、油菜、冬小麦、玉米、胡麻等主导产业,从规模和效益上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农民从马铃薯、畜牧、蔬菜、亚麻中获得纯收入580元/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2)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善农业的生态条件。民和县近几年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小流域治理”等以生态修复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和梯田建设等重大项目,为改善民和县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2006年后,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6.95km2,治理程度达到了38.7%,坡改梯1.83万公顷,造林2.99万公顷,修建了各类拦蓄工程4处,种草8 400hm2,综合治理小流域11条,建成骨干坝4座,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8 067hm2,涝池13座,人畜饮水渠4条24m,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旱作农业的生产条件。

(3)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近几年,民和县农业生产狠抓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有力支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民和县的农作物良种达到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的效率逐步提高。2008年重点推广全膜覆盖技术310hm2,其中玉米86.67hm2、马铃薯223.33hm2,同时依托整村推进,建立不同规模的旱作农业新技术示范区,有效地推动了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普及。

3进一步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

今后,要以主动抗旱、科学抗旱、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依托现有旱作农业的新技术,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通过调整种植模式、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探索民和县抗旱丰产、梯田高效利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成套技术,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生态体系和社会经济体系,使整个农业生产达到低耗、高效、稳定、持续的目标。

猜你喜欢

做法思路
通则有路
浅谈利用网络浇灌党建之树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的思路我做主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