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
2009-06-28向黎立
向黎立
[摘要]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艺术教育的独特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进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如何采取多种措施有效落实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提高高职艺术教育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 艺术教育 培养目标 实施
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成长为“懂科学、有素养、强技能、善交际”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艺术教育中,要注重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保证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新时期,构建一支爱岗敬业、严谨笃实、与时俱进、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艺术教育教师队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与家长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高职教育需求的关键点、支撑点。加强高职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团队意识
艺术类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事业都有很大的热情,但他们各自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往往团队意识不强,缺乏凝聚力。而教学是一个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出成果的工作,因此,必须让艺术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团结友爱、协调合作、相互激励、公平竞争的重要性,树立起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加强艺术教师的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团队每个成员都应清楚个人及团队的目标,在团队中,积极提倡坦诚交流教学经验、互通教学信息、优势互补;要丰富团队内部的活动,减缓压力,做到紧张与松弛结合;还要正确引导教师在工作之余养成广泛而健康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爱好,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态度和精神面貌,在教学工作中争先创优,在共同进步中促进高职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
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否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要适应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要确保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要致力于艺术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必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打造,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工作学习经历、科研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
高职艺术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到中、小学和艺术团体去听课、座谈、参观学习、顶岗教学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累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广泛进行社会服务,开阔眼界,增强行业实践能力。学院还应创造条件,鼓励艺术教师函授学习、脱产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支持艺术教师参加各类专业研讨会,掌握国际国内高职艺术教育的最新动态,并结合本地区特色,不断提炼总结,从而在艺术教育各环节中更好地渗透“育人厚德、强能致用”的高职教育新理念。
3.发展“双师”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就迫切需要一支双师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它的建立对高职艺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实践教学的进行、产学结合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高职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艺术教师要明确“双师素质”标准,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科研水平,以科研促“双师素质”发展,使自己逐步转型为一个有特色的应用型双师素质的教师。学院要构建有特色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支持教师到社会艺术团体第一线服务,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轮训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逐步建立起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梯队,以确保达成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意味着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高低,尤其对广告、装潢、美术、音乐、学前等特别强调个人专长能力的艺术教育专业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和完善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两大优势的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
加强艺术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建立适应艺术教育专业特点的校内实训室,如:舞蹈练功房、钢琴室、电子钢琴室、国画室、油画室、手工制作室、器乐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是提高高职艺术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同时,应对实训设备及时进行维护、补充和更新,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增大校内艺术实训容量,以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对校内实训教学的安排要按照统一与分散、集体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进行,可充分利用课余、周末及节假日安排学生实训,避免设备闲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提高学生校内技能训练的有效作业时间。
2.拓宽校外实训渠道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重点选择专业性强、能拓宽和丰富学生的艺术行业知识、管理规范、理念先进的教育及企事业单位,借助其优势,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实践条件,创设良好的工学结合环境,满足学生校外实训的需要。除了与常规教育实训基地合作,还可与广告、装潢、婚庆、演艺等艺术相关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来拓宽校外实训渠道。挑选校外实训基地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员工与学院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艺术实践进行本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接受职业熏陶。这样把实训延展到校外,不仅丰富了专业实训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社会交际、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3.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新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艺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前期经费支持,艺术教育团队进行具体管理和师资统筹安排,针对不同专业创办相应艺术专业生产性实践基地,如:组建广告装潢公司、演艺公司、礼仪队,自办艺术幼儿园、社会艺术培训学校等。可结合教学让学生分批、分层次直接进行实训实践活动,优秀的艺术人才毕业时选拔留用,在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实现学院、社会双赢,形成良性循环。这是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艺术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
三、规范教学管理
规范高职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是实施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建立规范的高职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如规范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的管理等,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让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院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落实。
要根据高职艺术教育各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规范高职艺术教育教学管理。针对艺术教育各专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严肃性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适时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的科学安排,使教学计划更有弹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教学运行管理要紧密结合艺术教育管理实际,积极推进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进一步规范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以学院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保证教学质量,在各教学环节中要认真贯彻、实施教学相长的原则,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和谐;要努力研究高职艺术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规律,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国情、校情、艺术教育的规律与特性出发,建立与大众化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更好地发展艺术学生的个性,促进其成人、成才。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评价,是实施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起到“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质量和效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高职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目前仍然沿用传统方式,已不能完全反映高职艺术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因此,要进一步对高职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探索符合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树立多元评价观,以职业能力导向设计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或考核方式凸显高职艺术教育特色。
高职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首先,要让评价对象多元化,将评价对象和范围扩展到教育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实训教育、产学结合等多方面,形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其次,要使评价手段科学化,采用自评、他评、评价之再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提高评价的信度,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评价的不平等,让评价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最后,要强调评价过程动态化,吸收实训基地、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院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五、结语
在国家大力推行高职教育的今天,我们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视高职艺术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工作,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比较教育研究、系校研究,注重高职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高职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促使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开创高职艺术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书阁,王宪成.高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2]李平.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