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透视当代中国独生子女教育

2009-06-2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美国教育

邵 政

[摘要] 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分析嬉皮士的行为及思想表现,并从各方面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警示我们当代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可过度溺爱放纵孩子。

[关键词] 美国“反主流文化” 独生子女 教育

一、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含义及表现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在思想文化上挑战主流价值观念的社会运动被泛称为“反主流文化”,也可称为“青年文化运动”或“青年造反运动”。通常,人们把那些激进的青年学生主张用激进手段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运动,称为“新左派运动”,而把那些中途辍学、以期通过吸毒、放纵等方式进行的文化反叛,称为“反文化”运动。本文无意在这里做概念上的界定,姑且将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政治及文化领域的反抗运动统称为“反文化运动”。

二、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技术方面

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进入了一个由技术专家治理的社会。技术、理性为衡量一切的水准,生活被简单地理解为生存。

2.代间隔阂

青年人造反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的中产阶级父辈的,这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和价值观念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隔阂。他们的父母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和饥荒,也饱尝战争的惊恐和痛苦。他们依然奉行传统的勤奋、节俭和竞争的生活原则。他们懂得,只有挣到更多的钱,把家底攒厚,才感到安全。而青年人没有他们父母的那段艰难的经历。他们是战后出生的一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也不过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开始长大时,正值美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的社会”。

3.实用主义的大学教育

经济领域由于分工过细,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种工作都有自身的一套学问和规律,这就要求年轻人在真正走上社会之前,必须在大学内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嬉皮士”主要是那些主修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学生,而主修理工的学生则无动于衷。大学没有把教育和技能训练区分开来。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性;而技能训练是让人们按同一方法操作,按同一个思路思考。它淹没了人的个性。这也是为什么“嬉皮士”的口号之一,就是“走我们自己的路”。

4.放纵式的家庭教育

他们的家庭是舒适的(这批年轻造反者大多数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电视机、小汽车、外出旅游等生活享受已习以为常;从吃的到穿的到用的,应有尽有。因此,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他们的父母乃至整个社会为什么如此强调拼命工作和竞争。他们认为,当社会还处在物质贫乏的阶段时,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减少贫困,竞争、勤奋、节俭是这种社会的哲学。但是,如今美国已成为世界巨富,再拼命工作挣钱和无情竞争,反会助长认钱不认人的社会风气。他们认为,社会应努力充实人的精神生活和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不应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成纯粹商品的关系,使生活变成无休止的奔劳。

三、由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看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

提到放纵式的早期教育,应提醒我们当代尤其是我们国家的独生子女,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溺爱,那这种过度的顺从呵护是不是也有些许放纵的成分呢?还是有的。物质至上主义使儿童产生欲望无限的感觉。有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平均每个儿童每天要看20多条电视广告。这些市场策略看起来非常成功,孩子们不仅比过去花费更多,而且广告直接以孩子这个消费群体作为目标观众。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孩子变得更为实利主义,而且这种现象正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调查发现,9岁和14岁孩子物质至上主义程度无甚区别。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明白他们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比起他们所能得到的任何物质性东西都要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必须做到:

1.对孩子说“不”,并且不必为此内疚

永远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对于孩子来说是毫无益处。毕竟,生活中你并不总能得到自己想要得东西。因此,你尽可以多对孩子说几个“不”字,而不必为此感到内疚。你的任务是培养出一个体面、正气的孩子,如果一味的向孩子的任性要求作出妥协,你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2.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

你可以利用孩子进行购物打算的时机,来教他如何做好计划以及怎样控制购物冲动。

3.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调查显示,孩子接触到的商业广告越少,他们变成功利主义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你应该帮助孩子看清广告商的赢利目的,而如果你能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那就更好了。

4.让孩子学会付出

遏制孩子膨胀的消费欲望的方法之一,是要求他们对他人有所付出。

5.提倡“非购买”的礼物

让孩子分享你的价值观念。向孩子展示你是多么地珍视亲情、友情与爱情,而一个人的道德观念,为他人服务的决心等所涵盖的价值远远超越了物质世界的价值。

6.表扬孩子的好品质

当你的孩子待人慷慨、无私、乐于做出让步、关爱他人或是富有同情心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了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这样做,有助于减小孩子变成物质至上主义的概率。孩子们天性善良而富有同情心,但如果我们不努力培养这些品质,他们会一直处于蛰伏状态,而自私、愤怒、麻木不仁等行为则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范畴内的概念,他并不同于心理学上的“问题儿童”,并不必然有“问题行为”。某些独生子女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他们不良的家庭教育引起的。在全社会的范畴中,独生子女和其他儿童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必须遵守同样的社会规范,将来履行同样的社会职责。只要不使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独来独往”,在行为上“独断专行”,他们将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的成长。

独生子女社会化的良好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学课题,也是全社会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只要摆正独生子女与其他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他们走向社会,形成他们健全的性格特征,他们就会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科学教育独生子女的方法

独生子女社会化的良好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学课题,也是全社会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只要摆正独生子女与其他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他们走向社会,形成他们健全的性格特征,他们就会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特征、社会表现的基础上,发现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健全人格教育

“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人格教育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把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看成是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更要把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人诚信,以诚相待,等等。从而形成全社会的“人格互补优势”,塑造健全人格。

2.挫折教育

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是未来事业成功所依赖的重要资源。挫折是一种资本,能够承受挫折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使其懂得创造社会财富并非易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3.爱心奉献教育

对独生子女付出的爱绝不仅仅是“奉献”,而是为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加倍回报。对孩子播种爱,是为了让孩子去感受爱、认识爱、传递爱,是为了让世界充满爱。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予爱,而从未教孩子们去体会、珍惜爱,孩子们自然就不知道去爱他人,去理解、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因此,我们应注重强化独生子女的“爱心教育”。

4.相互协作教育

社会有其公认的行为规则和规范,随着独生子女逐渐长大,其社会化的程度加大,社会要改造独生子女们。因此,为了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群体环境,为他们“人工合成”伙伴关系,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以“儿童教育儿童”,即互教。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5.能力创造教育

我们的教育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等同于能力,让孩子有能力比有知识更重要。如果孩子们遇到某些问题时,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去学习如何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只有具备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性格才会有韧性,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亲情与感恩教育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实最珍贵的感情,亲情是一道宽厚的河道,承纳生命,承纳世界。让孩子在亲情中去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真诚,学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么能对他人、对社会感恩呢?又怎么能产生责任意识呢?

“独生子女”将是社会的主体,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提出过渡溺爱会造成对孩子教育的缺口,如果提倡粗暴批评式教育,同样是教育的下下策。我们应采取适当措施,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达到教育的初衷。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人类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我们要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好我们国家的独生子女教育,把孩子培养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06).

[2]肖瑾,陈伟民.独生子女社交倾向性的元分析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1,(06).

[3]林德发,范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探析[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5).

[4]叶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美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