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审美形态的演变与人的觉醒
2009-06-28冯春
冯 春
[摘 要]悲剧的审美形态多种多样,并且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命运悲剧到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以及从英雄悲剧到普通人悲剧、否定性人物悲剧,悲剧审美形态的演化过程反映了社会形态的改变,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加深,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中的成长,来解释其中的联系和必然性。
[关键词]悲剧审美形态
作者简介:冯春,男,籍贯:浙江杭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职称:助教 学位:文学学士。
悲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发展至今,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极大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戏剧同其它各种艺术形式一样,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命运和自身的理解和认识。而戏剧,尤其是悲剧的演变历程,则清楚的体现了“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不断成长和觉醒。
审美形态指的是审美主体和客体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动态效应和互动关系,它不经包括艺术作品自身的表现形态和美学属性,而且也包括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心理体验及文化效应等。悲剧审美形态的分类呈现出多样性,最常见的传统分类有两种序列。
第一种分类序列把悲剧划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展示悲剧人物的生命活动与冥冥之中的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悲剧矛盾冲突,命运成为毁灭悲剧主体的决定性力量。性格悲剧展示的毁灭悲剧人物生命活动的力量不是玄妙不可知的迷宫内蕴,而是人的性格,悲剧人物自身的性格被视为导致毁灭的主要原因。社会悲剧着重揭露批判毁灭人的有价是生命活动的丑恶社会现实,表现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悲剧矛盾冲突。这类悲剧审美形态以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悲剧作品为代表。
第二种悲剧审美形态序列把悲剧划分为:英雄悲剧、普通人悲剧、否定性人物悲剧。英雄悲剧以英雄人物为悲剧主人公,英雄人物在其生命历程中表现出某种非凡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崇高的理想,具有超常的生命激情与悲剧精神。
否定性人物悲剧已否定性性格为主的反面人物为主人公。与英雄人物和普通人不同,这类人物在作品中从事的多是与邪恶、罪行、败德等有关的行为。然而,即使是在这类反面人物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尚未泯灭的生命激情。他们的悲剧性不在于反下了多少罪行,而在于作品中对他们灵魂深处的真伪、善恶、美丑等矛盾冲突的展示。
审美形态的演化必然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人类在不同时代对于世界、对于自身的认识的差异,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哲学思潮和美学差异,并在哲学、神话、艺术、文学、科学以及风俗中被集中体现。
古希腊哲学所依附的文化母体是希腊人的世界观,它最早表现于希腊神话和宗教,还包括与它同时诞生的戏剧、艺术、几何学、经验科学、医学和历史学。 “人”成为哲学的中心,但希腊哲学家并不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希腊哲学家把“人”定位在世界的一个合适位置,人的本质(不管是灵魂还是理智)和目的(不管是德性还是幸福)都是由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所规定的。另一方面,对于世界运行的规律和真理本身的探求使希腊人发现:即使努力探求,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事物对自己来说仍然是不可知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一样。文艺复兴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伴随着印刷术的传入和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一同到来的地理大发现,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类面对的世界虽然还是具有种种不确定性,但对于命运的敬畏已不像过去那样根深蒂固了。
文艺复兴时期,一方面,人们从中世纪的黑暗王国解放出来,第一次感到人的价值。人称为了世界的主宰,个人的一切成败得失的责任主要由个人来承担,这样必然会把描绘人的性格作为人的悲剧生命活动的中心。另一方面,传统意识具有相当的惰性力,人们就刚果长时期中世纪神学的禁锢,心灵深处不能不打上就时代的烙印,他们生活在一个突变的新时代,却又不可避免地背负因袭旧的精神负担,而这正是一些悲剧的重要原因。最后,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本身有了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人不再是神学观念中上帝完美的创造物,而是不完善的、具有独立意识的存在。以上这些原因,促使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更侧重于对人自身的审查剖析,从而使得性格悲剧产生并且大行其道。
两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使市民阶层在数量上翻了几倍。劳动保护和工人权益得不到保证,微薄的工资收入和过长的工作时间又导致了营养不良、酗酒、犯罪等各种问题,社会矛盾越发尖锐。同时,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成长平行发生的还有旧贵族阶层的没落。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思想真正开始深入人心。草根阶级和新兴暴发户不再以崇拜的眼光仰视特权阶层,开始宣扬和支持自己在政治、文化、艺术方面的诉求。艺术不再是有闲阶级的消遣,而成了大众的消费品。随着慷慨的贵族赞助人日渐减少,艺术家们想要生存,就必须用更加符合普罗大众口味的作品来得到认同。这也是普通人题材的悲剧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速度明显加快,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人们重新感到个人是环境的奴隶、是无情的经济规律的牺牲品。劳动产品的异化和劳动活动的异化,致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异化,人性发生异化。这个历史事实本身在人性发展史上就具有很强的悲剧性,使创造社会悲剧这一审美形态取之不竭的源泉。人们对劳动异化、人性异化事实的认识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悲剧的更为深层的领悟。古希腊把灾难归之于命运的谜底被揭开了,造成人生悲剧的最重要因素存在于人的经验世界之中,存在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要彻底摆脱人的悲剧命运,就必须首先改造社会现实关系。了解到了这一点的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觉醒。既不是自大的将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也不是盲目的接受神明和命运的摆布,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眼光来考察自身和所处的世界,在过去曾被熟视无睹的人和事物中探求真理的所在。普通人悲剧的兴起,古典英雄人物的式微正是这一过程的见证。
审美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和“人”的成长。“人的觉醒”并不是即时性的事件,而是贯穿整个历史始终的漫长过程。悲剧审美形态的演变不能单纯从美学或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同时考察人类成长历程的话,其中的必然性就变得清晰了。
参考文献
[1]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佴荣本:《文艺美学范畴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