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学发展观历程看党的理论创新

2009-06-28徐秀琴

消费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发展

徐秀琴

[摘 要]以毛泽东的发展思想开始,详细地回顾了我党几代领导核心的发展思想。从发展的角度对党的理论创新问题进行了阐述,总结出了新时期创新对我们的启示。只有不断的进行理论的创新,同时又把理论指导于实践,才能不断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创新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发展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理念,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南。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和新阶段对发展所做的新的理论概括,从而具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没有的新内涵和新内容。所以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党的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次次理论的升级和创新。探寻这个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党的理论创新的脉络,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创新,才使得它更能指导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程

(一)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新生中国经历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珍宝岛事件”、“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印冲突”和“南沙冲突”等事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困难重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寻求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安全,探索使中国富强的道路。建国初期,选择了模仿苏联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方式的弊端,但在国际局势复杂险恶和社会主义建设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在根据中国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没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局面。毛泽东提出的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后来又加上了“国防现代化”,并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把“科学文化现代化”改成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形成了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完整提法。“四个现代化”被确定为我国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板。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

邓小平认为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衡量我们的工作对或不对,要以“是否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为标准。针对姓“社”姓“资”的争论,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要敢于迈步子,认为改革成败与否,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之门。

(三)江泽民的发展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上,作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概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党的建设实际,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既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发展的紧迫性。进一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对以往的发展观的实践及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是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发展观。它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将其基本原理丰富并且扩展,进一步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发展的普遍指导原则和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从发展看创新

(一)创新是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体现了十分丰富的创新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创新过程的辩证、综合的本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没有在他们的著作中专门对创新作出界定,但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自始至终包含和贯穿了创新和发展的思想,创新的思想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主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与目标。可以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体现。

(二)理论的创新是坚持实践的结果

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从发展观的历程可以看到,每一次理论的创新无一不是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且指导实践。从毛泽东时期的学苏联,到邓小平时期的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思想,创新不能凭空而来,必需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三)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可以看到,每次理论的创新,实际上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谈的。都抓住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水平为宗旨,所以必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拥护。

(四)理论创新应该是多层面的

理论创新的先导表现在它对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引导、推动作用。创新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应该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从科学发展观历程来看,每一次创新确实都引起了各个方面的伟大变革。

三、新时期理论创新对我们的启示

进入21世纪,尽管世界形势存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局部战争时起时伏,但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国际环境。并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为我国生产力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如江泽民同志对三种创新的认识:“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而体制”,“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王里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应该将理论创新视为指导,将体制创新视为手段,而将科技创新视为中心目标。理论创新解放了思想,体制创新冲破旧体制束缚,而科技创新更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促进理论发展、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四、总结

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实践问题。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一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和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根本,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高祖林。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锐生。“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J]哲学研究,2004,(2)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