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色中走出的青花
2009-06-28高静
高 静
[摘 要]本文从青花的产生展开,通过对青花在不同时代的装饰手法、意蕴风格以及社会环境对其风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是当青花这种外来装饰手法逐渐融合成本土人喜闻乐见的装饰形式,从而才奠定了中国青花瓷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特有的青花瓷艺术。
[关键词]陶瓷 青花 胎质 釉料装饰
作者简介:高静(1984-),女,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
陶瓷是中国在世界中的象征,中国的英文拼写“china”,经过历史的洗礼并附上了陶瓷的外衣,但其本意本并没有陶瓷的意思,而且关于它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源于古代“秦”的音译,(这种说法现已经被推翻),“china”的读音也就源于此处;而另一说法显得极为新鲜且富有创意,可以称之为“景德镇说法”,景德镇原称昌南镇,这个名字在宋真宗景德年间改名而来,其后此地方所产的瓷器远销世界各地,闻名世界,便把“昌南”产地名作为产品的代名词,后来的“china”也就成为中国的符号。搁置这些起源与说法,自中国精美的瓷器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的时候,中国与陶瓷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被是中国的青花瓷,从古至今,一直是受到世界各地人的喜爱。本文就是通过对其不同时代青花装饰特征进行简要的叙述,从而是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这种独特的青花瓷文化。
青,本意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颜色与蓝色相仿,但是比蓝更深。蓝色的运用从很早就开始,这可以使我们追溯到几千年前人类的古文明时期。在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有用钴蓝作为着色剂工艺品,从现存的文物中可以看出,那时候对钴蓝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锤炼与考验,颜色依然浓郁,色泽鲜亮。
特别是唐三彩的产生,不仅成为唐代的特殊标志,而且还是陶瓷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陶釉大部分都是单色的,虽然在汉代就有黄色、绿色并用的多彩釉,但是也是两色的,唐三彩丰富了釉色,其中钴蓝色的使用,使得有了诞生的可能。河南巩县窑的工匠们大胆的将钴蓝釉绘在白瓷胎上,虽然其胎质疏松,呈色不稳,但是创烧了原始青花,“标志着古人所追求的‘青色的真正成熟。”
景德镇可以说是孕育青花的温床,丰富的原料资源是它的天独厚的条件,以至于元代在此设置掌烧瓷器的官方机构浮梁瓷局,明代设置御器厂,统治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熟精美的青花便在此问世了。青花瓷,用青花料一种用钴土矿制作而成的着色剂,与水调合之后,利用毛笔在白瓷胎上绘制出图案,在外层是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烧制至高温(约1280摄氏度),随后显示出美丽的蓝色花纹。青料的发色成为青花瓷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大概的讲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而那些真正的青花精品,特别是在元、明代,都是由进口料“苏勃泥青”有的也译成“苏麻离青”的青料所绘制的;发色鲜艳浓烈青翠,有黑色铁斑析出,而国产青料,颜色稍显灰暗,到了明末清初,制作工艺不断提高,青花的色泽纯净明快,在康熙时采用的青料绘出的图案,借用特殊技巧“分水”,创造出了与“墨分五彩”相当效果的“五彩青花”。
元代烧制的青花主要是供宫廷贵族使用,胎质较粗,器形硕大,相当一部分供用给阿拉伯地区,最为多见的就是大盘,这与穆斯林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直到现在离阿拉伯较近的新疆地区仍然使用较大的餐具。所绘制纹饰丰富多彩,描绘细致入微,图案繁琐却不失秩序感,呈现出浓烈的异域风情和特点;蓝色的花纹密布与其表,层次繁多复杂,通常有五六层,但并没有给人琐碎感。明代的开始为青花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并以永乐宣德时期为主要代表;这个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了烧制青花所需要的苏麻离青。所烧制的青花瓷胎质和釉料斗相当精细,青花色泽浓烟,造型纹饰多样,并且有大量青花外销,外销瓷的造型以及图案有着明显的异族特征,如明代永乐时期的扁壶,其形制是从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壶的两侧有双耳,以便穿绳提起,壶腹中心有圈足,圈足上面绘海水纹,壶腹部绘缠枝花卉,看似凌乱,却有序统一,大致分为三层,花茎细腻流畅,花朵以圈足为中心依次排列,花叶细小,富有动感。此时青花绘画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在明代晚期,官窑衰败,青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民间需求量增加,促使民窑大跨步的开始发展;在明青花绘画中常见的有“岁寒三友”,同时表现民俗民风,体现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也非常多见,除此之外的题材还有秉烛夜游、蕉叶题诗、携琴访友等,还有一些人物故事典故;不仅绘画的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在明末青花写意也开始崭露头角,也许是民间大量的需求不能像宫廷画家那样精雕细琢,但是却开创了大写意的风格,画人物,甚至不画五官,寥寥几笔,言简意赅,人物动态夸张,但却栩栩如生,且更多是表现日常平凡而熟悉的生活场景,砍柴的樵夫、牧归的行人、嬉戏的婴孩、天官,只摘取动人的几笔;大写意山水纹,也显示出自由豪放的品格,与明代著名画家徐渭野逸的风格有几分相像,开始时远山、近水、人物,层次清晰,到后来就越来越抽象,有的山水就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如同荷兰的几何派风格一样;花鸟、动物的构图简单,不注重形体,则重视传神,整体的效果和感觉,呼之欲出,惹人喜爱,使画面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乡土的芬芳。清代青花尤为一提的是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不仅种类繁多,料色发色鲜亮,在创新和复古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先勾勒轮廓线再涂色的传统方法,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所以这时的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美誉;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特色的是山水人物,画法上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画面讲究意境美,有的也用书法作为装饰,也成为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到了近现代时期,对青花装饰手法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王步,王步把中国国画审美追求,笔情墨趣的形式美感,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都带到他的青花艺术中来,在他的“分水”技法中从浓到淡一气呵成,浑然一体,除“分水”之外,以线为骨,用笔圆润苍劲,其线条有如惊蛇走龙,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至今对景德镇的瓷画艺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今,青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代名词,越是深入了解越是发现有一种独特迷人的气质,这也许就是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符号,“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非理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觉的活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艺术问题[M]著。滕守尧译2007
[2]杨俊艳。青花青[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