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的理论溯源

2009-06-28赵新燕

消费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合力恩格斯

赵新燕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构建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要求各高校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和谐模式。下面就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构建理论渊源加以探析

一、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理论

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系统化的整体性认识由来已久。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富有系统思维的伟大民族。从《周易》、《老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传统文化圣典,到现代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强调用整体的、有机联系的、协调有序的、动态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综观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内涵体系的割裂、系统各个要素的割裂和脱节,分离、低效、功能弱、无合力、不和谐是许多系统的总体运作方面的突出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些问题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因而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必须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而不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系统科学作为研究事物整体联系和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因而,把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合力论的基本观点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合力问题,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合力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马克思曾指出:“单个工人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抬重物等等)时所发挥的机械力,在质上是不同的。协作直接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实质上是集体力。”[1]单个工人的劳动通过协作能达到他作为孤立的个人所不能达到的生产率……[2] “在简单协作中起作用的只是人力的总合”。[3]“简单的协作是完成同一工作的许多工人的联合劳动。”[4]“在复杂的劳动过程中,协作能把各个过程加以分配,使之同时进行,这样便缩短了生产整个产品的劳动时间”。[5]“但同时协作本身又是一种与它更发展的、更具有专业划分的形式并存的特殊形式。”[6]“生产力、在较短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工作,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能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7]1890年,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系统明确地提出了历史合力思想。他首先强调的是“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8]恩格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历史合力思想,即“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9]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0]因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历史合力理论,既要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合力论思想,又要在现实的社会研究和实践中正确地坚持和运用好合力论思想所蕴含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因而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和谐论的基本观点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理论

关于“和”与“谐”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先秦和西方古希腊文化中就有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到今天,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说文解字》:“和,相膺也”。“膺”同“应”。在运用中,则有和顺、谐和、调和、和一、和衷、和气、和平、和合、和恰、和睦、和协、和辑、和乐、和谐、亲和、平和、中和等多种相异又相近的涵义。[11]在众多相近的词语中,“和”与“和谐”是通用的,在《广雅·释诂三》,和谐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也。”。

古人把“和”视为修养的一种境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庄子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将和视为快乐的根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重视和的作用的思想和语言,比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重视“和”的同时,也给出了“和”的实现条件。

西方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句著名的哲学格言:什么是最美的和谐。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的每一个天体在转动时都发出自身的乐音,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天体发出的乐音是和谐的,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天体和谐论”[12]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立和谐观”,并拟定了“十个对立的始基”[13]他认为“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在他看来,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和谐,万物“既是和谐的,又是不和谐的”,“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14]根据和谐的特征,可以把和谐的概念界定为:和谐是指在由人参与的事物中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的良好对立统一状态,是事物稳定性和协调性的状态表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和谐不仅指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同时和谐也意味着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互相支持,相互补充、彼此贯通、相得益彰、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甚至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也能够在一定原则基础上形成一定张力。和谐是事物本质差异面的同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它是反映事物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立面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辩证法范畴。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系统论、合力论及和谐论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的理论意义

(一)这些理论中所蕴含的整体性思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

人类社会整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有机体。整个社会系统呈现出的是由众多子系统(要素)组成的立体的网络结构,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动力是多种因素结合的辩证运动,虽然其中有根本与非根本、主要与次要之分,但却是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诸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交叉的,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1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6]且“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17]所有这些,无不清楚地表明,人们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确立整体性思维,把人、社会、自然看作是有机整体,强调事物发展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多因素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注发展的整体性。这种系统整体意识已成为现代系统论的重要思想渊源,借鉴系统论、合力论、和谐论思想及其丰富内涵构成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这些理论思想中所蕴含的整体性思维。

(二)这些理论有利于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和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的,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历史规律本身就包含着主体能动性,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创造的历史。人们不但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它,为人们的一定目的服务。我们既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需要真正确立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主体地位。和谐论是以人的能动的社会活动及意识活动作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的,这对于我们确定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其本质职能的,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这又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指标,同时,从生产力发展的终极原因的角度来看,人的培养活动又是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培养人的活动中,位居中心的自然应当是“人”,其地位应当是至上的,对人的忽视、对人性的抹杀,事实上是对教育的残杀,也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消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和作用,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的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这些理论所揭示的“交互作用”的核心范畴,为我们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的理论框架提供了直接借鉴意义

这些理论揭示的社会有机体中各种关系、各种因素、各种力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不平衡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由于各种动力因素都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其主要的就是主客体的作用力。因此,既要研究分析各个孤立因素的作用,更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规律,全面重视系统中所有因素的协同并进的整合作用,从而调控和引导它们作用的方向与大小,使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功能,进而促进系统的良性运转,实现最大合力。因此,加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理论研究,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308一30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第293一2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第2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0页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7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7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06页

[11]田光清:《和谐论儒家文明与当代社会》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第47页

[12]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第342页

[13]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38页

[14]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2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0页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合力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芪”心合力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合力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抉择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