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连续降息的经济学分析

2009-06-28刘培培张淑芳

消费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储蓄降息利率

刘培培 张淑芳

[摘 要]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各国央行相继采取了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以此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我国央行更是在08年积极运用利率政策,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此次降息政策的背景及动因入手,简单介绍了利率政策,研究了降息和投资、储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降息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据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及政策意见。

[关键词]次贷危机利率降息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刘培培(1986-),女,山东菏泽,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张淑芳(1983-),女,籍贯:福建尤溪,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

为应对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降息,多渠道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救助问题金融机构,还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进入08年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我国央行也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利率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做过许多相关研究性讨论。国外研究传统理论认为,降息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利率的降低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消费、储蓄决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些变化最终会影响GNP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国内学者研究方面,曾宪久(2000)用我国1978-1998年的数据对GDP增长率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虽然不可否认,但其影响很小[26]。战明华(2004)对我国1980-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估计,指出实际利率变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27]。黄正新对我国1998年内的四次降息的研究中也指出降息虽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28]。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此次降息政策的背景及动因入手,简单介绍了利率政策,研究了降息和投资、储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降息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据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及政策意见。

二、降息的正面效应

(一)利率下调对投资的影响

利率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把利率作为调控投资的重要手段。由于利率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成本因素,所以应该说无论何时利率对投资的增长都是起反向作用的。因为利率上升导致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收益较低的投资退出投资领域,相反利率下调,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会总投资增加。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业务的外向程度密切相关,对出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多。而央行此次的连续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对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尤其是融资压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投资信心,这无疑给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带来福音。

(二)利率下调对储蓄的影响

一般来讲,储蓄与利率水平正相关。即利率水平上升,储蓄增长;利率水平下降,则储蓄下降。因为在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利率的上升确实能够增加人们的收益,在趋利动机下人们是愿意增加储蓄的;相反,若利率下降,储蓄的利息收益减少,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或者说人们会认为无利可生,从而刺激人们减少储蓄和增加消费,并以此促进社会再生产的增加。

降息以来,人们用于住房、私人汽车、家电等的消费大幅增加;而在证券市场上,降低利率,无疑会使人们对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更感兴趣,这其中主要部分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出来,流入了股票一级市场,用于申购新股,其次也有部分将会注入二级市场,进行股票的买卖。以上几方面实际上都间接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扩大了内需,缓解和减轻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因此,降低利率在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还是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降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利率的降低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消费、储蓄决策,由于投资与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增加,使社会总需求扩大,而总需求的增加会有效地增加高出,促进经济增长。

而如今面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央行此次的连续降息有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增长。一方面利率下调减弱了居民储蓄倾向而加强了其消费倾向,增加了居民对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率下调也增加了私人和企业的投资。此外,利率下调还有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减轻财政负担等作用。应该说,此阶段降息将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

三、降息的负面效应

(一)利率下调可能难以刺激消费需求

降息是有风险的,降息的预期目标是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结果可能会是进一步抑制消费。原因在于,当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持悲观态度时,存款利率下降,利息收入降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人们的悲观心理,从而进一步抑制消费。我国在1996-2001年间的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但其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微乎其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么这就需要政府在降息的同时,实行一系列促进措施,包括:更好地运用国债、基金等金融工具;增加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等。

(二)利率下调可能难以拉动投资需求

目前,虽然通过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轻其资金匮乏的问题,但在金融危机下的困难企业,其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全球范围内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全球性的消费萎缩、全球金融业的动荡及流动性收缩造成的企业资金的难以回收,美元的长期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而这些问题单单靠降息是不可能解决的。

(三)利率下调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降息在促进社会总需求增加的同时,将会刺激物价水平的缓慢回升,由于货币扩张的滞后效应,通货膨胀的能量有可能将在数月后逐渐释放出来。因此,在连续降息的前提下,实现物价指数的控制绝非易事。在宏观经济的决策中我们还特别要提防“泡沫经济”再次产生,始终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利率下调可能给银行带来运作负担

利率下调将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作带来更多的难点。例如,此次降息使得存贷利差缩小,这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因为存贷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又如,存款利率的下调,使商业银行存款的难度加大,而贷款利率的下调又刺激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之下的金融机构,如果降息幅度不当,将进一步增加这些机构的运作难度,甚至可能引起其他问题的发生。

四、结论及意见

(一)建议利率政策的运用重点要从降低利率总水平转向利率的结构水平调整,如下调央行基准利率,提高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幅度等相关的放松管制。因为全面降息并不有利于体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的提高,央行从1996年开始连续七次的降息效果之所以不明显,不在于降息的幅度不够大、下降面不够广,而是在于利率结构上做的文章比较少。

(二)避免被动调整利率政策。由于货币政策有较长的时滞,利率政策要发挥良好的作用应使利率反周期运动,即经济处于高涨时,应先期提高利率,防止破坏性的通货膨胀;经济处于低潮时,应前瞻性地适时降低利率,防止衰退性的“通货萎缩”。在我国的利率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利率政策是顺周期的、滞后的。利率政策滞后,被动地适应经济状况,不能发挥利率对经济的导向作用。在运行中又遇到多重的制约因素,使利率的刺激效应遭到多重的抑制。因此,毫无疑问,短期刺激需求的作用大大降低了。

(三)我国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除了把握降息带来的投资成本降低的机会外还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虽然此次次贷危机已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且美国经济的放慢会拖累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仍有可能扩大出口。2.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升级转型。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外部基本上隔离的,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健康增长,虽然出现了下行趋势,但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四)同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此次降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与扩张信心能够得到实质性改变。贷款利率根据期限进行的差异性调整,对于短期缺少流动性资金的企业有利,但是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者并无更多帮助。因此,保增长需要更大力度的组合型政策的出台,才能对目前的信心起到根本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韩汗君,经济发展中的利率[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4]王文平,经济发展中的利率政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李一水,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实施效应[J],发展研究,2008年第2期

[6]王海,山穷水尽的降息策略[J],金融前瞻,2009年第2期

[7]孙柏,透视央行降息[J],银行客户,2008年第12期

[8]黄倩怡,金融海啸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J],中国外资,2008年第11期

[9]陈思行,我国近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的含义分析[J],经济观察,2007年第4期

[10]韩燕,师萍,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8年第4期

[11]赵息,曾志斌,降息对扩大内需作用的实证分析谈降息对储蓄存款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6期

[12]杨守金,杜风静,降息的难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3]成磊,央行大幅降息确保经济增长[J],大经贸,2008年第12期

[14]刘辉,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5]王正新,试析降息对经济的影响[J]

[16]江其务,中央银行七次降息的经济效应[J],经济纵横,1999年第9期

[17]朱玉玲,陈淑武,银行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2002-03-06

[18]张帆,刘奕,央行八次降息的投资效应及成因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8期

[19]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第4季度),2009-02-23

[20]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第3季度),2008-11-17

[21]杨宇,近几年利率调整的原因分析[J],现代商业

[22]纪锡靓,从连续降息到不断加息关于我国利率从1996-2007年调整的有关问题的讨论[J]

[23]曾宪久,西方货币政策中性论评析[J],财经科学,2001

[24]战明华,实际存款利率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第1期

[25]黄正新,试析降息对经济的影响[J],商学论坛,1998年第2期

[26]曾宪久,西方货币政策中性论评析[J],《财经科学》,2001

[27]战明华,实际存款利率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第1期

[28]黄正新,试析降息对经济的影响[J],《商学论坛》,199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储蓄降息利率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为何会有负利率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