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巧用比较法
2009-06-28许英
许 英
[摘要] 在相对抽象的音乐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师讲课,而且便于学生接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学生认识事物就会全面,思维能力将得以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比较法 音乐本质特征
在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比较法”能加快学生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可以对事物作初步分类。但只有在对各个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才能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比较法,就是用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各学科通常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常常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的,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它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较欣赏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从横向、纵向去理解音乐,使得欣赏课更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一、乐句比较,把握旋律
每一首歌曲总是有几个乐句组成的。在这些乐句中,总有几句乐句。或是节奏相同,旋律不同;或是旋律音相同,而节奏不同。还有的是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或是前半句不同,后半句相同。这种相似的乐句,往往会给学生造成演唱上的困难。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找出这些相似的乐句进行比较。当学生比较出异同来,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再配上教师钢琴加以伴奏,学生掌握的就更快了。如在歌曲《布谷》中有这样两个乐句:5 3 — | 5 3 — |和5 — 3 | 5 — 3 |这两个乐句是同样的旋律音,不同的节奏。学生唱起来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在教的时候,就先让学生出这两句的不同点,并分别学会这两句歌谱,解决了这个难点,然后再让学生学习整首歌曲,学生就非常容易地学会了整首歌曲。
二、知识点比较,理解透彻
音乐知识点的讲解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最枯燥、最难懂,学生在教师讲授音乐知识时常开小差,或说:“老师,听不懂”如果这个时候能让将有关的知识区别比较,那么,讲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在对二年级学生讲知识点强、弱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一下什么是强弱,学生理解的肯定不会很形象、很透彻的。因此在讲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利用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范唱,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范唱后,让学生说说我刚才把哪几句唱得特别强,哪几句唱得特别弱,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并知道因为是大雨就应该强一点;因为是小雨,所以就应该唱得弱一点。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在听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出了强、弱在音乐中的表现。我只要再稍微讲解一下,再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学生就能很精辟,很透彻地理解强和弱了,并且,记得也就很牢固了。
三、乐段比较,体会内涵
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欣赏曲目有很多曲子都是有几段体构成的。每一乐段都体现了不同的内涵。如果在学生欣赏之前,就把不同的内涵都告诉学生,那么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现象。等到下次,再让他们欣赏同样的曲子,叫他们分析这首曲子,恐怕全班同学已经没有几个能说出每一乐段所体现的内涵了。于是,欣赏时也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老师讲解之前先思考一下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段与段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动了脑筋,也增强了他们的记忆。比如我在让学生欣赏《黄河船夫曲》时,先什么都不讲,就让他们听。听完一遍后,就提问: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几段?并比较一下每一段都讲了些什么?后来在学生各抒己见地回答下再做一下正确的总结。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这一遍听的时候,学生就能分析出曲子的结构,体会出每一乐段的内涵了,教学效果也就在学生对曲子乐段的比较中轻而易举地体现了。
四、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在真情的歌唱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总之,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能力,使原来那种沉闷、压抑的学习变为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快学习的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说,“比较法”是音乐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