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渭河流域西安段城市防洪的生态建设研究

2009-06-2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渭河流域生态建设防洪

张 立

[摘要] 本文从城市防洪的角度,基于目前渭河流域西安段的治理现状,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发现渭河西安段存在河道变窄、泥沙淤积、水质污染、洪水泛滥等现象,需要我们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美化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渭河流域 西安城市段 防洪 生态建设

1990年,是“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第一年,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方法努力减轻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河岸生产生活构成洪灾危险的同时,也为城市景观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河流的防洪及其在这基础上的生态建设,已经和正在被城市建设者所关注,其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沿河的土地利用方式既受河流的影响也对河流的各种功能产生作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既要尊重城市河流的自然规律也要充分开发城市河流的各项生态功能,使其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1 渭河流域西安段城市防洪的概况

研究区域范围的界定及区域概况:

(1)范围界定。按照行政区划界定该研究范围包括:是渭河穿越西安市的四个区县即未央区、灞桥区、高陵县、临潼区。

(2)区域概况。渭河西安段位于汾渭地堑西侧下陷最强烈的西安凹陷地带,松散沉积物厚度平均950m,最大厚度超过1200m。渭河南岸西安段河流阶地漫滩比较完整有四级阶地,北岸由于渭河北侵,阶地漫滩被冲刷侵蚀,二级阶地直接与河面相邻。渭河西安段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心沙洲发育,主槽基本稳定,缓慢北移,河床组成物质为砂夹砾石,河漫滩多为细砂,受三门峡水库影响,河道淤积。

2 渭河流域西安段整治工程现状

(1)现状:渭河西共有河道整治工程34处,坝垛1213座,工程总长度58.653km。其中险工23处,坝垛221座,长度47.55km;控导工程35处,坝垛487座长度73.44km。工程总长度占岸线长度的29.08%,见表1:

2.1生态建设对城市防洪的重要性

2.1.1渭河西安段生态建设对西安市城市防洪的需要

因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城市的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系统等之间关系密切,构成了一个大系统。明确任务,制定对策,努力推动城市综合防灾,面对我国城市防灾的形势,根据中国防灾减灾规划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方针,将全面实施于目前西安城市段的发展规划中。因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城市的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系统等之间关系密切,构成了一个大系统。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规划》这一方案正在实施中。据规划方案可以预见,该规划工程的实施,不仅对西安市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还将引领西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2.1.2该区域防洪性生态建设对西安市的社会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

渭河西安段综合治理,是一个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今天的投入,不仅将换来生态环境上的大收获,也将在经济上获得大回报——“助推效应”: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在构筑城市安全防线的基础上,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后,将对西安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对渭河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区域发展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尤其将观光旅游业的壮大提供良好契机。工程的开发和经营,对当地经济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将给渭河沿岸地区的产业园区和农村带来滚滚投资,扩大当地产业规模,促进城镇化进程。

(2)提供就业机会

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将带动交通、邮政、电力、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是我市渭河沿岸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方向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因为旅游业、服务业、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率和效益。

2.2对该区域防洪性生态建设的建议

2.2.1对渭河流域西安段成洪原因分析给予相应的建议

(1)在渭河西安段流域进行生态建设,两岸应加强植树种草、建设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等扩大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形成绿色屏障,以减少区域泥沙含量;

(2)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提出实行水库全年敞泄3~4年并仍需扩建泄流建筑物,或以机械挖掘等方式降低潼关高程;

(3)禁止或避免病险库的出现,加强河流堤岸的质量(尤其在筑堤时,避免用含沙量大的材料),于此同时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并与干支流的大中型蓄水水库、拦泥水库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防洪、蓄水、灌溉、拦泥、削峰减沙等综合效益;

3 结论

渭河西安段城市防洪的工作,关系到全省乃至西部区域的大局,关系社会的稳定,认真加强渭河西安段的防洪是保障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故该区域的防洪更是渭河流域防灾的重中之重。对渭河流域西安段的城市进行防洪性的生态建设(如构筑渭河安全防线、建设水景园林生态农业),不仅在防洪工作上有实际意义,而且也对西安市的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对西安市的经济起到助推作用。防洪性生态建设工作的落实,既利于防洪,又利于城市的发展,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张明,曹梅英.浅淡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水土保持.

[2]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编辑.渭河下游河道平面变形及发展趋势.地理集刊-地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15.

[3]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编.西安市地理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25-45.

[4]张翠萍,张原锋,高际萍.渭河下游近期水沙特性及冲淤规律[J].泥沙研究,1999,6(3):17-25.

[5]储传亨.论城市综合防灾[J].城市综合防灾,1990,(4).

[6][城建]渭河西安段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7]中国工程院降低潼关高程可行性研究组.关于降低潼关高程可行性的研究和建议[Z].2002.

[8]李景宜,石长伟,傅志军,赵昕.渭河关中断洪水资源化潜力评估.地理研究,2008,(5):9-10.

猜你喜欢

渭河流域生态建设防洪
基于样本熵的渭河流域月降水序列复杂度与异步性特征研究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燕太子回国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