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维·格雷厄姆·菲利普斯笔指官场

2009-06-28陈安

凤凰周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奥尔德菲利普斯利益集团

陈安

国会大厦里的奥秘

众所周知,美国的立法机构国会有众、参两院。众议员的任期仅两年,参议员则有6年之久,而且只要选民认可,还可长期担任下去,所以历来不乏参议员席位的觊觎者,不乏伺机出售参议员席位的卖官鬻爵者。如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伊利诺伊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就蠢蠢欲动,想把奥巴马空出来的参议员职位卖给有意于此位的人,自己从中既能捞到一大笔钱财,又有可能谋取联邦政府的高级官职,不料阴谋暴露,不知是巧合还是非巧合,在“国际反贪日”那天于州长官邸被捕。

当一个官员在位高权重的位置上呆久之后,若无惕厉之心和高尚的节操,就很容易被权钱腐蚀而沦为贪官污吏。美国参议院历来就有不少恋栈而又贪婪的成员传出腐败丑闻。如1996年,来自俄勒冈州,当了25年参议员的帕克伍德以其口述录音式“日记”轰动美国,他在这些“日记”里得意地详述自己如何与说客们狼狈为奸、攫取钱财,又如何猥亵、奸污众多女性,结果成了他本人贪污腐化的自供状。又如1989年轰动一时的“基丁五人案”,事实说明有5名参议员与大肆诈骗金钱的加州某储蓄贷款机构的主管基丁有瓜葛,有的接受过他的大笔政治献金。

美国国会的“游说丑闻”更是层出不穷,不少参议员接受大公司说客的贿赂,对有关公司网开一面,不予制定或放宽对其不利的法律,或刻意订立有利于有关公司的法律。在华盛顿,那条离国会大厦不远的K街如今已成为议员与说客之间的市场中介,在那里进行着热闹的权钱交易活动,故被称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后的“政府第四部门”和“权力走廊”。

参议员们的富裕也很惊人。目前他们的平均年薪为17万美元。他们有的本就出身于富贵人家或自己出仕前就已发迹,拥有数百万甚或数千万美元的财富。因此之故,参议院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外号:“百万富翁俱乐部”,而富翁们往往首先为有钱人,而非穷苦人着想。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民众常常盯视着国会山上的那座大厦,察看着那些议员的动静,为什么拉夫·纳德们要成立诸如“国会责任计划”一类的组织——纳德私下跟人说,所谓“国会责任计划”,其实就是“反国会内的腐败行为”。

人们之所以这样保持对参议院的警惕,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人发现了国会大厦里的奥秘,并把笔指向参议院,写下了美国的《官场现形记》,提醒人们不要放松对高层贪官污吏们的警惕和惩治。此人就是《参议院的背叛》(The Treason of the Senate)一书的作者戴维·格雷厄姆·菲利普斯(David Graham Phillips)。

“把眼睛盯住世间黄鼠狼”

菲利普斯1867年生于印第安纳州麦迪逊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政府官员。蓝眼睛的菲利普斯长得很高,既有军人般威严的姿态,又有孩子气的可爱之处。他先后在印第安纳州阿布里学院(今德珀大学)和新泽西学院(今普林斯顿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先在辛辛那提当报社记者,后去纽约,先后为两家大报《纽约太阳报》和《纽约世界报》工作,逐渐成为有名的专事调查研究的记者。成名之后,他也接受一些杂志的委托采写政治题材的文章。《参议院的背叛》(1906)就是他为《世界》杂志写的系列文章,后结集成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现在也作为反官场腐败的经典作品而常被人们提及。有评论家说,在美国,这是第一次让人们看到腐败行为可以在国家这个层次上蔓延,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揭露。

那已经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政治嗅觉敏锐的菲利普斯发现参议院内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有些议员是由大公司与腐败的州议会联手推举而来,另有一批议员本身是百万富翁,用金钱买得其职位;许多议员乐于接待大公司的说客,与大公司进行权钱交易——大公司老板们主动把贿赂之手伸进国会大厦,将议员们收买为他们在最高立法机构内的代理人。他把他所发现的这些丑恶现象写进文章里,并谴责两个主要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联手“推进这个国家富裕阶级的工业和金融利益”。

他首创了“利益集团”这个词语,指的是那些用竞选献金和贿款收买政客并从他们那里获取特殊利益的人。他写道,“参议员们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他们是由‘利益集团挑选出来的”,他们是背叛自己政治誓言、背叛信赖他们的人民的“叛徒”。他说:“背叛是个重词,但用来形容参议院的现状,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参议院如今是利益集团的热心的、足智多谋的、孜孜不倦的代理人,对待美国人民的态度则像外国入侵军队一样凶狠,而且要危险得多:利益集团操纵大家创造的财富为少数人堆积着金银财宝:利益集团的发迹和权势只能意味着人民的贬黜,使有文化者沦为谄媚者,使民众变为农奴。”

菲利普斯着力抨击了两名参议员,一个是来自罗得岛州的纳尔逊·W·奥尔德里奇,另一个是来自马里兰州的阿瑟·P·戈尔曼,说他们是利益集团的左膀右臂,对奥尔德里奇的揭露尤为入木三分。

奥尔德里奇出身贫苦,却善于攀附权贵,所以能青云直上,进入最高權力机构。有了权力还不够还需更多财富,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独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女记者艾达·塔贝尔在其书中揭发的美孚石油公司垄断发财史已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这个老约翰、美孚石油公司的大老板被公认为是“强盗资本家”。菲利普斯写道:“就如此,美国人民的主要剥削者通过联姻与为剥削者服务的主要策划者结成了紧密联盟。这是任何美国人都不能忽视的事实。这是政治事实,这是经济事实。此举为黏合奥尔德里奇和‘利益集团的契约加盖了最后的、最有力的印章。”

菲利普斯说,奥尔德里奇在参议院任职的25年间,从未提出过或支持过能体现对“饥饿的乔”(即普通穷人)的生活关怀的法案。而他所提出的关税法案,要求提高进口商品税率,设置保护主义的关税壁垒,显然有利于美国的石油、烟草等垄断企业,令洛克菲勒他们喜笑颜开。

奥尔德里奇的政治机器控制着罗得岛这个美国最小的州,在他需要州议会“再選”他当第五次连任的国会议员时,他轻易地抛给他们20万美元,而这笔钱,他很快就从华尔街一分不少地取来了。

菲利普斯用其犀利的笔写道:“奥尔德里奇有钱有势。其背叛行为为之带来财富和某种并不光荣的地位。他应该嘲笑我们这些成年的蠢人,竟允许一小撮人把我们800万人捆绑起来,把我们大家送去为他们效劳。”

他认为,腐败的体制产生了腐败的人,但腐败的人不能因此而被宽恕。他把利益集团喻为盗贼,把那些腐败的参议员喻为离家不锁门的屋主,他们的愚昧和玩忽无异于盗贼的罪行。

菲利普斯针对“参议院背叛”发出的呐喊,是19世纪初期美国“进步运动”中的最强音之一,有助于削弱大公司及其他重要金融“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并带来一个重要的政治改革成果,这就是1913年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第17条。该条修正案规定参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不再由州议会推举产生,从而削弱了州政府的权九打击了卖官鬻爵的不良行为。在此之前,来自南部州的参议员始终反对通过直选修正案,因为他们害怕修正案会增加黑人选民的影响力。至此,在菲利普斯的呐喊之后,他们不得不退让了。

大约20名被菲利普斯嘲讽过的参议员,在修正案第17条实施之前就辞职或去世了。此后,美国选民们都庆幸自己有权利直接选举国会参议员,而不希望再听到官场的跑官、卖官、买官丑闻。不久前,当伊利诺伊州长企图把奥巴马空出来的参议员席位悄悄卖出去的时候,立刻有人在互联网上贴出《参议院的背叛》这本书的封面,并用大标题提醒人们:“把眼睛盯住世间黄鼠狼”。所谓“黄鼠狼”,不就是那些鬼鬼祟祟私下交易谋私利的油滑家伙吗?

最主要的美国小说家

以揭发黑幕著称的记者菲利普斯,其实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写小说。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竟完成了23部长篇小说,被H·L·门肯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主要的美国小说家”。

1902年,当他辞去《纽约世界报》的工作转而追求其文学理想时,他的脑子里装满了对动荡的20世纪初期出现的社会和政治现象的看法。这些现象包括资本家发迹暴富,城市穷人每况愈下,政治日渐腐败,阶级冲突增多出现“新女性”,等等他的小说题材自然也就与这些现象有关。

在其早期小说《代价》中,他塑造了两个不同类型的男子形象。一个是廉洁奉公的政治家斯卡波若——以一位参议员。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室友为模特儿:另一个是贪得无厌而又恬不知耻的华尔街巨头杜芒特。斯卡波若的诚实清廉所得到的报偿不仅是当选为州长,还从杜芒特那里赢回了他大学时代的初恋女友,这个女友与杜芒特的婚姻十分不幸。结果杜芒特就如弗兰克·诺里斯小说《章鱼》中腐败资本家的代表人物伯尔曼一样没有好下场。伯尔曼掉在小麦船舱里给麦堆压死,杜芒特则被股票市场上的彩色纸带勒死。

斯卡波若后来又出现在另一部小说《李子树》中。作为人民的廉正代表,他正走在竞选总统的路上,察觉了党魁们策划的凶险的阴谋活动,也知道了那些无处不在的监视手段。小说的中心人物则是其叙述者赛勒尔,他处于两袖清风的斯卡波若与腐化堕落的党魁们之间,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前景在等着他们。这也正是菲利普斯自己的苦恼之处。他写了很多“腐败”,贪官污吏的腐败、奸商恶贾的腐败,但由于缺乏社会经济理论和政治改革方案的支撑,对这场反腐之战,他似乎看不到十分光明的前景,而只能寄希望于像斯卡波若这样有道德、意志坚强、努力工作的个体。

19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出现了很多“新女性”,不少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女子接受更高的学校教育,从事一向只有白人男子从事的工作。但在这个新气象背后,或在妇女们争当“新女性”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悲剧。菲利普斯有多部小说以此为题材表现他对妇女的尊重和同情。其代表作《苏珊·伦诺克斯的沉浮》,描写一个穷苦女子为逃婚怎样逃离印第安纳的一个小镇,怎样从一个演艺船歌手沦为纽约街头又酗酒又吸毒的妓女,又怎样因与一个剧作家的关系而成为成功的演员。作品在这整个过程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包括无处不有的腐败现象。菲利普斯将此书当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来写,一般的小说,他一年可写一部甚或两部,这一部则写了7年。1911年,刚将此书润色定稿,他就被谋杀了,书直至1917年才出版。1936年,该小说由米高梅电影公司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由著名演员葛丽泰·嘉宝和克拉克·盖博主演。

死于读者之手

菲利普斯的名声使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于他的读者之手。

那是1911年侗的一天,菲利普斯又写了一个通宵,直至凌晨才睡。每天他都要写6000字,这一天也不例外。中午才是他的早晨,起床漱洗完毕,戴上他的发皱的黑色阿尔卑斯帽,走出全国艺术俱乐部公寓楼。这个俱乐部位于曼哈顿格拉默西公园附近,他自己是独身,与其敬爱的姐姐(她离婚了)住在一起。他沿着公园的边缘走。前往普林斯顿俱乐部取邮件。就在这段路上,有个30来岁的男子突然挡住他的去路,拔出一把自动手枪,朝他连开6枪。他倒下了。行刺者在叫喊几声后,也朝自己的脑袋开了枪,当场死亡。

菲利普斯被人救起送往医院,动了手术,熬过了一夜,第二天就去世了,享年仅44岁。他低声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扛得住两颗子弹,可扛不住6颗啊。”弥留之际。他告诉他姐姐说,几个月来,他多次收到匿名的恐吓信和威胁电话,最后一封恐吓信上写着:“这是你的末日。”

这个凶手原来是一名来自匹兹堡的小提琴手一名精神错乱者。他读了菲利普斯的长篇小说《乔舒亚·克雷格上流社会历险记》,认为此书写的就是他的家庭,书中那个野心勃勃的政客克雷格就是他,还有他的妹妹也给写坏了。他是个有音乐天分的人,曾在维也纳、柏林学习和表演,曾是匹兹堡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连这样的人也发疯。也知道腐败政客的可耻,可见那是一个怎样混乱的时代,也说明菲利普斯为何要写那么多揭露黑幕、痛斥官场和商场双双腐败的文章和小说。

猜你喜欢

奥尔德菲利普斯利益集团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语境下的利益集团问题研究
布兰登也会长大
登月第二人再创纪录成抵达南极年龄最大者
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菲利普斯曲线
奥尔德林的妙答
我国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影响研究综述
利益集团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美国利益集团初探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简单中国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