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业在中国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2009-06-28韩琳
韩 琳
[摘 要]本文研究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观察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和机构扩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展望和研判,提出了外资银行在中国未来发展的特点和前景。
[关键词]外资银行 发展现状 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中国成了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参股或控股中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性质未变;二是在华建立代表处,待条件具备升格为分行,最后升级为独立法人银行;三是在中国建立合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但性质上属外资银行。
一、外资银行投资入股国内银行情况
2003年以前,监管当局并不鼓励中资机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当时全国仅5家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2003年以后,监管当局鼓励中资机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增加。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截至2008年末,共31家中资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投资额共327.8亿美元。
5家大型商业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12家股份制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外,其余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先后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其中,广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外资方掌握了实际经营权。
截止2008年末,136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15家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这些行基本是我国城商行中的优秀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截止2008年末,我国有2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63家农村合作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分别是上海农村商行和杭州联合银行。其中,上海农村商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则是我国农村合作银行中资产规模、资质量较好的。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和机构扩张情况
目前,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综合实力排名前几位的银行均在我国建立机构。甚至像泰国、挪威、瑞典这些小国银行也在我国建立了机构。
(一)外资银行机构在中国的总体情况
1.外资银行机构资产情况。自2003年起,外资机构在我国的资产规模、所有者权益、盈利能力迅速提高。2008年,外资银行总资产达4159.7亿元,2003-2008年五年内增长了223.3%,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2.16%。外资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外资银行不良资产情况。随着外资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不良资产规模有所上升。由2006年的37.90亿元,递增到2008年的60.97亿元,不良贷款保持稳定,约0.8%左右。与此相比,截止200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4%左右。
3.外资银行税后利润、人员及法人机构情况。外资银行税后利润占比与资产总额占比大致相当。外资行人员在经历2007年迅速增长后, 2008年有所下降;外资独立法人银行逐年递增。截止2008年末,中国境内外资机构的法人银行为32家,从业人员27812人。
(二)外资银行机构在华机构拓展情况
自我国加入WTO以及2003年成立银监会后,我国金融生态逐年好转。中国实际上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大金矿”。各国商业银行,只要是规模偏大一些的银行均积极到我国拓展机构。目前,银行港资、韩资、日资、美资、欧资在华均有机构,甚至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开始在我国建立机构。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往往依次设立代表处、分行、独立法人银行,即先在我国建立代表处,负责收集情报;待条件具备后建立分行;分行建立已经较多,业务规模较成熟后,再在我国建立独立的法人银行。截止2008年末,在我国成立的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共21家,其中港资银行4家,韩资、日资、新资银行各3家,美资银行2家,欧资银行5家。
上述银行中,香港的法人银行成为拓展内地业务的“急先锋”。港资银行在语言、文化、地理上有先天优势,更倾向于本土化经营战略。新资银行进入中国较晚,但机构拓展迅速,并均施行本土化战略。韩国前三大银行(友利、新韩、韩亚)均已在华建立独立法人银行。日本银行业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目前仅存三家。
欧美资银行数量较多,在国际银行业中举足轻重。但美资银行在华仅花旗和摩根大通银行两家。欧洲则有德意志、法国兴业、法国巴黎、法国汇理、荷兰和渣打等6家银行在中国境内建立独立法人银行。其中,法资银行在中国建立独立法人银行有三家,是欧洲国家中最多的。
三、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前景展望
(一)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其三,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二)在我国建立分行或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会越来越多。自2007年花旗等4家外资行率先成立独立法人银行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立24家独立法人银行。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断在中国增设机构,大型外资行则成立独立法人银行。有必要指出的是,台资银行或大举进驻大陆。
(三)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四)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五)理财业务、国际业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过去,外资行不能从事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现在,外资行机构和业务准入越来越宽松,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已是竞争关系。外资行的强项是贸易融资、理财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行的进入,上述两项业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六)有利于中外银行之间的人员交流。外资行在我国境内建立机构,必然把母国的经验、技术、人才带到中国境内。目前,随着诸多股份制银行的不断壮大,其机构拓展目标必然关注海外,不同国家外资行在中国境内的子行将是中资行了解其母行的一个窗口。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2]夏辉、苏立峰:《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及应对政策》,《财经科学》, 2008年第05期
[3]张智慧:《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 财经科学》, 2006年第04期
[4]江小涓:《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竞争、效率与稳定》,人民出版社,2007年